十全大补汤

出处: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 茯苓 白术 甘草 黄芪去芦 川当归洗,去芦 白芍药各等分
方制:
上一十味,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方论选萃

明·吴昆肉极由于阴火久灼者,难治,宜别主六味地黄丸。若因饮食劳倦伤脾而致肉极者,宜大补气血以充之。经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补气,气盛则能充实于肌肉矣;用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肉桂味厚之品以补血,血生则能润泽其枯矣。(《医方考》)

清·王晋三四君、四物,加黄芪、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为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复黄芪,维持柔气,肝为刚胜,制以四物柔药,恐过柔损刚,乃复肉桂,回护刚气。调剂周密,是谓十全。独补肝脾而曰大者,《太阴阳明论》云: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者也,生万物而法天地,为后天立命之本。肝虽牡脏而位卑,不使其有虚实乘胜之患,故必补益之中仍寓刚柔互制之法,俾肝和脾健,中宫生化不息,一如天地位而万物育,故曰大补。(《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芪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非惟阳虚可温,即阴虚者亦可温,以无阳则阴无以生,故一切有形之物,皆属于阴,莫不生于春夏而杀于秋冬也。凡遇人之真阴亏损,欲成痨瘵等证,总宜以甘温之品收效。或虚之甚者,即炮姜、肉桂,亦可加于大队补药之中,自有神效。若仅以苦寒柔静,一切滋润之药,久久服之,不特阴不能生,而阳和生气,日渐丧亡,不至阳气同归于尽不止耳。每记为人治阴虚内热一证,屡用甘寒润静之剂,而热仍不退,于原方中加入炮姜五分,其热顿退,神乎其神,因录之以助学者之参悟。(《成方便读》)

近代验证

例一 米伯让治痹证(类风湿)案(选自《米伯让先生医案》)

高×,女,50岁,干部。

患高血压、类风湿、椎间盘脱出十年。现症:头晕,乏力,胃脘胀,关节剧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乃痹证,为气血双亏证。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干姜、白花蛇一条。

处方:黄芪35克、当归17.5克、熟地35克、川芎17.5克、党参17.5克、白术17.5克、芍药10.5克、茯苓17.5克、甘草10.5克、肉桂17.5克、干姜17.5克、大枣5枚、白花蛇一条。

上方三剂,共研极细木,加蜜炼为丸,每服10克,一日二次,连服三月。

二诊:服上方一月后,关节剧痛明显减轻,二月后消失,三月后遇天气变化无不适。

例二 梅和平治下肢溃疡案(选自《陕西中医》1989;(11):511)

宋某,男,32岁。右小腿出现痒痛、红肿,继而破烂蔓延,行走困难2年,反复发作,多方治疗罔效。此次发作4个月,经检查右小腿约三分之一处溃烂,中有一凹陷创口,已见部分组织坏死脱落,创面呈白色,并有少量稀薄脓液渗出,纳少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缓。证属脾虚无力生养肌肉。治以补气养血,健脾生肌法。

处方:黄芪30克、党参、泽泻各12克、川芎6克、茯苓、熟地、牛膝各15克、白术、当归、白芍各10克、肉桂5克。

外用仙指散(陈茶叶末、人指甲炒焦各适量,研细末外用)。

二诊:如上法连续治疗月余,溃疡面全部愈合。

按语

此四君、四物、保元三方复合之剂也。以其益气培元,养血和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生阳长,至臻完美,故名十全大补。诸凡大病之后,精血失亡,中气怯弱,行动乏力,头昏目黯,心悸怔忡,容色萎黄者,投之糜不应手取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0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