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论选萃
清·柯韵伯古人治气虚以四君,治血虚以四物,气血俱虚者以八珍,更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宜乎万举万当也。而用之有不获效者,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物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故加陈皮以行气,而补气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补血者,因以奏其功。此善治者,只一加一减,便能转旋造化之机也。然气可召而至,血易亏难成,苟不有以求其血脉之主而养之,则营气终归不足。故倍人参为君,而佐以远志之苦,先入心以安神定志,使甘温之品始得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敛神明,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名之曰养荣,不必仍以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此者。(《古今名医方论》)
清·高鼓峰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十全大补。但分气血。此方五脏俱补。无乎不至。虚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阴虚更妙。(《医宗己任编》)
清·陈修园十全大补汤为气血双补之剂,柯韵伯病其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药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正非过贬语。而人参养荣汤之妙,从仲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套出。何以知之?以其用生芍药为君知之也。芍药苦平破滞,本泻药,非补药也,若与甘草同用,则为滋阴之品;若与生姜、大枣、肉桂同用,则为和荣卫之品;若与附子、干姜同用,则能急收阳气,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虽非补药,昔贤往往取为补药之主,其旨微矣。此方以芍药为君,建中汤诸品俱在,恶饴糖之过甜动呕,故以熟地、当归、白术、人参诸种甘润之品代饴糖,以补至阴。然饴糖制造,主以麦蘖,麦为心谷,心者化血而奉生身也,故又代以远志之入心,麦造为蘖,能疏达而畅气也,故又代以陈皮之行气。建中汤中原有胸满去枣加茯苓之例,故用茯苓。细思其用意,无非从建中套来,故气血两虚变见诸症者,皆可服也。其以养荣名汤奈何?心主营而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之,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非若十全、八珍之泛泛无归也。按《神农本草经》云:芍药气味平苦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原文只此二十九字,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是没其苦泄攻坚之性,而加以酸敛和阴之名,则芍药之真面目掩矣。不知古人用法,或取其苦以泄甘,或取其苦以制辛,或取其攻利以行补药之滞,皆善用芍药以为补,非以芍药之补而用之也。但芍药之性略同大黄,凡泄泻必务去之,此圣法也。《本经》不明,宋、元以后,无不误认为酸敛之药,不得不急正之。(《时方歌括》)
清·王晋三养营者,调养营气循卫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数疾于卫也。故于十全大补汤中减川芎行血之品,独用血分填补收敛之药,则营行之度缓于气分,药中加广皮行气之品,则卫行之度速。观其一减一加,便能调平营卫,使其行度不愆。复远志、五味者,《经》言,营出中焦,心经主之。以远志通肾,使阴精上奉于心,佐以五味收摄神明,一通一敛,则营有所主而长养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近代验证
例一 米伯让治震颤麻痹综合症(轻度脑萎缩)案(选自《米伯让先生医案》)。
张×,男,46岁,干部。
1986年8月26日初诊。患者右手震颤无力三十年。曾在市中心医院作CT等检查,诊为“轻度脑萎缩”。现症有手震颤,多梦,头昏,纳差,怕冷,阳萎,易出汗。舌质淡,苔色白,脉虚细。诊断:①类中风。②阳萎。辨证:肝肾两虚。治则:补养气血,调和营卫,滋补肝肾。
处方:①人参养荣汤。
炙黄芪35克、肉桂10.5克、党参17.5克、白术10.5克、熟地28克、当归10.5克、杭芍14克、炙甘草10.5克、陈皮10.5克、远志10.5克、五味子7克、每日一剂,服十四剂。
②金匮肾气丸。每服10克,一日二次,早晚开水送服。
10月15日二诊:服药后出汗、怕冷、纳差、头昏消失。舌淡色白,脉沉细,继用上方十四剂。
10月30日三诊:右手震颤好转,舌淡色白,脉沉细,继用上方十四剂。
11月15日四诊:右手震颤有时发作。舌淡色白,脉沉细,继用上方十四剂。
11月30日五诊:右手震颤偶发,写字、生活均可用右手,舌淡色白,脉沉缓。改用人参养荣丸,每次10克,一日两次,早晚开水送服,连服三个月,配服金匮肾气丸调理。
按语
此即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肉桂、远志、五味子、远志者也。旨在益气养血,兼顾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