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泥清利补泻兼施

名医简介

洪子云(1916〜1983),原湖北中医学院教授。

治热淋,清利湿热不忘固肾滋阴缩泉热淋一证,世人习以八正、柴芩辈治之,然时有遗患。若佐入固肾滋阴之法,却每收佳效。具体方法是在清热利湿的同时,合并应用固肾缩尿,滋阴增液之品,常以忍冬藤、板蓝根、茯苓、泽泻等与缩泉丸、二至丸、玄参等组合成方。缩泉丸由乌药、益智仁、山药组成,是温肾缩泉的名方,余治热淋几乎每方必用,不可囿于淋证忌补之说。淋病治肾,古人早有明训。治热淋方中应用固肾缩尿之品,不仅能明显缓解尿路激惹症状,而且可以减少使用利水通淋之品。此外,治淋方中还常规应用玄参、沙参、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增液之品。因为热淋小便短涩之症固多湿热蕴结所致,亦与阴液不足有关。《伤寒论》111条所云“阴虚小便难”便反映了淋证的部分病理。为此,治淋方中除应用滋阴增液之品外,还应尽量避免使用苦寒伤阴之利水通淋药物。对一些所谓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在重用滋阴清热药的基础上,有时可以不用利水通淋之品。

例1李某,男,33岁,工人。1982年6月10日初诊。

3日前恶寒、发热,小便频数短赤,淋沥涩痛,某医院门诊尿常规检査示:红细胞(++),白细胞(+++)。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已经抗生素等治疗,现寒热不明显,而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未减,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数。处方:

金银花10g、连翘10g、玄参15g、板蓝根15g、红藤15g、干芦根15g、南沙参15g、乌药10g、益智仁10g、怀山药15g、萹蓄10g、生甘草10g。

服6剂病愈,后追访未见复发。

证属初起,故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与固肾缩尿,滋阴增液齐头并进。

治血淋,凉血止血不忘活血化麻离经之血即瘀血,故血淋的治疗除凉血止血外,还应活血祛瘀。其中特别是红藤(又名大血藤)一药,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活血散瘀,对血淋而尿流不畅,急切作痛者有殊效,可重用之。尝治一前列腺炎尿闭患者重用红藤120g、而尿畅。一般血淋用15〜30g、即可。对镜下血尿的热淋证可代以鸡血藤。

例2罗某,男,60岁,退休工人。1982年10月15日初诊。

3月前出现血尿,有时夹有块状物,小便艰涩刺痛,小腹胀满,迫切作痛。某医院膀胱造影诊断为膀胱乳头状瘤,来诊时表情痛苦,消瘦,脉弦,舌质暗红,病症同上。处方:

生地黄15g、炒地榆10g、炒蒲黄10g、丹皮10g、侧柏炭10g、醋灵脂10g、赤芍药10g、败酱草15g、半枝莲15g、蛇舌草15g、薏苡仁30g、大红藤60g。

10剂。

二诊(11月3日):上方服至5剂,病人尿中排出多量块状物(镜检凝血块、结缔组织等),诸症明显好转。但左侧腰痛,上方去半枝莲、蛇舌草、炒蒲黄、五灵脂、赤芍、红藤,加忍冬藤15g,续断10g,甘草10g,桑寄生15g,白茯苓15g,山药15g。15剂。

此例血淋乃膀胱肿瘤所致。初诊以凉血止血,活血逐瘀,清热解毒为主;瘀去则以凉血止血,平补脾肾为要。此例前后共服药3月,症状完全缓解。

治石淋,通淋排石不忘补肾益气治石淋,除了吸收现代科研成果,常用滑石、金钱草、海金沙等通淋排石之外,还常根据病之新久虚实,结石的位置、大小、多少等进行辨证论治。对石淋初起,体质壮实,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或膀胱者,在通淋排石的同时,重用清热逐瘀之品,如生地榆、生大黄、生首乌、鸡血藤、制乳香、制没药等,使尿道结石迅速排出,毕其功于一役;对石淋反复发作,病人正气已衰,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肾盂肾盏而结石体积较大、数量较多需要久治者,治疗时以补肾气、益气阴为主,兼予利尿化石之品。补肾气是为了恢复和加强肾的气化功能,肾的气化功能正常,往往能化结石于无形;益气阴是因较长时间服用利水通淋药最易耗伤气阴之故。在补正的同时予以利尿化石,如此攻补兼施,可以缓图结石消散之功。

例3程某,男,37岁,司机。1979年9月8日初诊。

昨日突发左侧腰部剧痛,痛引阴部,小便不畅,有时带血,某医院X线腹部平片,诊断为输尿管结石。今日腰腹剧痛又作,小便不畅,尿短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急。处方:

生地榆20g、金钱草30g、滑石15g、海金沙15g、生首乌15g、鸡血藤15g、干芦根15g、猪苓15g、生大黄10g、桑寄生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南沙参10g。

服至3剂,排出绿豆大小的结石十数枚而病愈。

此例石淋病属初起,证情属实,用通淋排石合泄热逐瘀而取效。本方以地榆为君,古有“炒用止血、生用行血”之说,生首乌善行,此二药主要取其合生大黄泄热逐瘀,排出结石之效。桑寄生补肾,但非呆滞之品,临床以上方治石淋,收效甚佳。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淋证癃闭卷》
2
本条ID:15196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