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淋大法唯通利

名医简介

李浚川(1926〜),武汉市职工医学院教授。

淋证,是泛指小便淋沥涩痛的病证,方书分为五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严格的讲,这并不是一种疾病的不同证型,而是包括了现代医学所称之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乳糜尿、肿瘤等,甚至还包括性病所致的淋证。所有这些,都笼统称为淋证,对探索淋证的治疗规律,确定疗效,总结经验,无疑是很困难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限定淋证的范围,使病证名尽可能规范化。换句话说,首先要正名,如果名不正,则言不顺,治疗也将无所措手足了。以临床常见的淋证来说,属湿热性的居多,有急性、慢性的不同。据此,应以急性湿热淋和慢性湿热淋命名较妥。这既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泌尿系感染相对应,又可有确切的辨证标准,也便于探索和总结辨证施治规律。

一、急性湿热淋证

以发病急、小便急迫频数而又涩滞不利,甚者尿时疼痛为特征。根据临床见证,大体可分为肝火挟湿型和下焦湿热型。前者多伴口苦咽干,目赤易怒,苔黄脉弦等;后者多伴发热、少腹拘急,苔黄腻,脉数等。二者见证虽异,但从病机来说,都以湿热阻滞为主,故治疗大法,总宜通利,具体来说,以清热化湿,通淋#0尿为主,适当照顾兼证。

如肝火挟湿者,龙胆泻肝汤加减:

胆草6g、柴胡6g、木通10g、车前15g、茅根50g、生地15g、银花15g、泽泻10g、虎杖12g、草梢6g。

水煎服,每日1剂。见血尿者,可加小蓟12g,蒲黄6g;大便闭结加生军6g、泡汤兑煎剂服。

下焦湿热者,用石韦散加减:

石韦12g、冬葵子12g、瞿麦10g、滑石12g、车前15g、银花15g、茅根50g、连翘10g、虎杖12g、苦参12g、草梢6g。

水煎服,每日1剂。发热者加竹叶10g,板蓝根12g;尿赤者加生地15g,益母草12g。

二、慢性湿热淋证

以反复发作,时发时愈或持续不愈为特点。一般根据病情,可分为湿热蕴结型和阴虚内热型。前者以慢性病急性发作为特点,伴有腰酸腰痛,午后低热,小便短赤,频数。

湿热蕴结者,用防己黄芪汤加清热通淋药:

防己10g、黄芪15g、银花15g、连翘10g、虎杖12g、车前15g、茅根50g、石韦12g、草梢6g。

水煎服,每日1剂。若舌苔黄腻,属湿热甚者,加苦参12g,黄柏10g,随着病情减轻,再易山药、茯苓甘淡利湿健脾之剂,边扶正,边祛邪,缓缓调治。

阴虚内热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生地15g、山药15g、萸肉10g、茯苓12g、泽泻10g、丹皮6g、黄柏6g、知母10g、茅根50g、车前15g、虎杖12g。

水煎服,每日1剂。有低热者加白薇6g,地骨皮10g。病情减轻后,可继续服用,或服知柏地黄丸剂。复发时,再服煎剂。

以上对淋证的辨证论治,分型简单,处方用药有规律可寻,又便于观察疗效。笔者长期以来,对本病按以上方治疗,无不收效显著,屡试不爽。

“治淋大法在通淋”,就是针对急、慢性湿热淋证提出的。方中多用茅根、车前、虎杖等,有非常好的通利作用,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均宜应用;银花、连翘或黄柏、苦参等,清化湿热作用亦佳,急慢性均可选用。只是慢性多虚,适当配合益气或滋阴之味即可。本病主证有小便频数,不可误认为肾气不固,因而大进补涩,以致“误补益疾”。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淋证癃闭卷》
2
本条ID:1519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