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林鹤和(1928〜),江西萍乡中医院主任医师。痛痹乃风寒湿三气合袭入体所致,其中阴寒盛衰,与病情的轻重有密切关系。寒愈重,痛愈甚。寒气凝涩,使气血凝滞不通,故痛剧不移,或四肢猝然瘫痪;痹闭日久,营卫受损,痰瘀阻络:关节畸形,肌肉瘦削,甚至下肢水肿,心动悸,脉结代。久痹而后瘫痪的病人也不少见。因此治疗痹证必须抓住时机,仔细辨证,选方用药。治痹如救火,用药如用兵。病邪从何处而入,则从何处驱之。治痛痹虽以散寒为主,但疏风、燥湿、补火之剂仍不可缺,释其寒凝非大辛大温之品不可。针灸、服药、蒸浴宜同用之,不可偏废。痛痹,以其病因分类,有寒凝风胜者,有寒凝湿重者,有寒湿化热者,有寒热混杂者;以其症状特点分类,有疼痛类、瘫痪类、痿废类、水肿类、畸形类。现主要介绍痛痹所致瘫痪的治法。此类有痛痹猝然瘫痪与痛痹日久瘫痪之分别。在治疗原则上,二者虽以驱散寒邪为主,前者则以汗法为先,后者亦用汗法,但需用强筋壮骨、益肾养肝之补法。
痛痹猝然瘫痪
此类病人多见于年轻气盛,体质强壮者,在高温之下或劳累过后,突遭风寒之袭,病邪从腠理而入于经络,留而不去所致。
主要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逐渐加剧,发病后几小时或十几小时以后,由酸痛无力转而痛剧难忍,似刀绞,似锥刺,或有明显痛点,痛剧不移,痛处或肿,而其皮肤则无红无热,继而关节伸屈不利,终至功能丧失,肢体瘫痪。舌苔白,脉弦紧。患者遇寒则痛甚,遇热则痛减,汗出则舒,大汗痛解。治法:辛温散寒发汗,佐以祛风燥湿,舒经活血。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本方以麻黄附子细辛为主药,温经助阳、散寒发汗,配苍术、秦艽、桂枝以祛风湿、通经络,配当归活血通经;配杏仁润肺气以制附子、麻黄之燥;党参益气补中,以助发汗之力。
针刺取穴:以肺、大肠、膀胱经为主,亦可加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之穴。列缺、合谷、风池、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风市、肩髑、肺俞、中极诸穴皆可取之。或针或灸,或拔罐,视病情而定。目的在于祛风散寒,活血通经,调理气机,以利发汗除邪。针刺每日1次。
蒸浴:以麻黄、桂枝、苍术各30g,细辛15g,加水4000〜8000ml,煎汤浴病人之身。用浴罩或草帘围住患者之身,将头置于罩外,每次15〜30分钟,使患者汗出如注则止。浴汤可反复加温,蒸气温度为38℃〜45℃左右。每日1次。
例1吴某,男,38岁。住院号3616,1969年8月20日入院。
患者于8月19日下乡归来,汗出淋漓之际当即在井边以泉水沐浴之后,渐感臀部疼痛,不能站立与坐起,双下肢酸痛无力,翌日臀部及上下肢关节疼痛,渐至痛剧难忍,双下肢伸屈旋转功能消失,继之四肢瘫痪,无汗,舌苔白厚,脉弦紧,体温37℃,血压16/10.7kPa,血沉87mm/小时。腰穿脑脊液正常。西医诊断:突发性四肢瘫痪原因待查。中医治以辛温发汗散寒,祛风燥湿,活血通经之法。方药:
针灸:甲组:环跳、足三里加灸(双)、列缺(双)、合谷(双)、曲池(双)、肩髑(双)
乙组:环跳、风市(双)、风池(双)、阳陵泉加灸(双)两组交替使用,每日针灸1次,强刺激,先泻后补,留针15〜30分钟。
蒸浴:麻黄、桂枝、苍术各30g,细辛15g,煎水蒸浴,每日1次。
治疗8天,臀部及诸关节疼痛消除,四肢活动自如。稍有头晕,口淡咽干,以参苓白术散加味,5剂后,康复如初。随访17年未复发。
痛痹日久瘫痪
此类病证多见于有慢性风湿病史者,一般病程较长,好发于中青年,老年患者亦有所见,男多于女,由于长期感受风寒湿之邪,以致于营卫、经脉、肌肉、筋骨一处或多处受损。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固定,痛剧时如虎咬,如刀割,其状甚惨。小便清,大便溏,冷汗自出,双下肢瘫痪或全身瘫痪,骨、肌肉萎缩,甚至生活无法自理。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而迟。治则:温经逐寒驱湿,祛风通络,强筋壮骨,益肾养肝。方用防风汤加减。
加减法:阴寒过甚者,加制附子6〜15g;痛剧者加细辛、乌梢蛇、蕲蛇适量;关节肿胀者,加肉桂、鹿角胶适量;久肿瘀浊不消者加穿山甲适量。
针灸:曲池(双)、阳池、解溪(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阳陵泉(双、加灸)、悬钟、内关、外关(双)、丘墟、肩髃(双)、巨骨(双)、秩边、新建、委阳、委中(双)、阿是穴、夹脊穴、膝眼(双)。或针或灸或针后拔罐,或加电针,或配耳针,均视病情而定。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痛甚者,每10分钟捻针1次。15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6天,间隔期内可单用艾灸。
蒸浴方药:
煎汤蒸浴,蒸气温度38℃〜42℃为宜,以不至大汗淋漓为度,但一定要浴出汗,每日1次。
例2刘某,女,60岁,1986年2月就诊。
患者素有类风湿性关节炎,X光摄片已证实。还伴有腰椎骨质增生,抗“O”1:1200,血沉40mm/小时,已卧床2个月,无法行走与起坐,双下肢活动障碍,双膝肿痛如虎咬,出冷汗,舌苔白,脉细迟而沉。治以温阳逐寒。方选防风汤加减,重用制附子、桂枝等温药,配以针灸及蒸浴。治疗8个月,患者关节肿痛消除,已能柱杖行走。抗“O”1:300,血沉3mm/小时,生活已能基本自理。
在临床中,应以汗法贯穿于全过程,而前者宜取大汗,使阴寒及风湿之邪迅速由内传出,驱出体外,以使卒然瘫痪之体速愈。但症状一旦消除,则停用发汗之药,以免过当而伤正;后者则不宜取大汗,而是使病邪逐渐消除,始终注意保护元气,攻治不宜太过。服药、针灸、蒸浴三者同攻病邪,皆属温经散寒发汗祛风湿之法,可奏异曲同工之效。此外,病后调理脾胃或滋养肝肾以固本不可忽视,对于防止日后复发至关重要。治痹证的药物久服伤脾胃,而痹闭日久则必伤及肝肾,这是强调固本的主要原因。
(黄中柱、陈余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