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徐季含(1891〜?),曾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临床家。徐氏曾观察90例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现绝大多数病人均属虚证,占86.7%,不现虚象者仅占13.3%。临床分以下五证论治。
单纯呈现虚象(气血俱虚)者:体质瘦弱,面白唇淡,语音低微,自汗,肢体痿软无力,头眩心烦,妇女常见月经不正常,苔净质淡,脉一般是细涩或沉小。以《六科准绳》八珍汤加减。
虚证兼寒重者:关节疼痛固著一处,不呈游走性。或四肢拘急,口鼻气冷,小便清利,大便溏薄,冷汗自出,苔净或薄白而润,舌质嫩,脉现沉迟者为多。以《千金》独活寄生汤、《局方》五积散及《尊生方》五痹汤等加减。
虚证兼湿重者:四肢困顿,重着不举。或头胀如裹,纳谷不思,胸闷腹胀,便溏溲少,苔呈现厚腻,脉现沉滑。以《千金》薏苡仁散及自拟经验方疏风流湿饮(丹皮、茯苓皮、芍药、秦艽、防风、防己、茵陈、威灵仙、白芷、牛膝)、行气流湿饮(苍术、防风、羌活、茯苓、苡仁、川乌)等为基础方,随症加减。
虚证化热者:心烦口渴,倦怠无力,或午后潮热,溲黄不利,舌尖及唇现红色,脉细数。以《本事方》当归拈痛散及千金加味二妙散为基础方,随症加减。
实证者:得病未久,邪气尚实,正气未伤。临床无它症掺杂,脉弦滑。以经验方通络定痛饮(当归、牛膝、赤芍、桃仁、地龙、延胡、红花、苡仁、威灵仙、没药)及筋缩定痛方(当归、苡仁、元参、柴胡、生地)为基础方,随症加减。
由于本病多因体质虚弱,血气不充,风寒湿得以侵入,留滞闭塞经脉,气血不通,开始治疗时应以活血行气、通筋活络为主,常用当归、生地、芍药、丹参、丹皮等药以活血养血,桑枝、牛膝、鸡血藤、伸筋草等药以通筋活络,再适当给予茯苓、猪苓、苡仁等利湿药。其表现为行痹症状(即游走性)明显者,酌量给予祛风之药,如钩藤、白芷、秦艽等。不宜在治疗初期即骤予刚劲猛峻之药,如破血逐瘀的桃仁、红花等,大寒大热的附子、干姜、石膏、知母及辛散太甚之祛风药。嗣后再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随症加减。
例1刘某,女性,39岁,机关干部,病历号:8940。
因游走性关节痛3年余而来本院求治。患者3年来每于着凉及劳累后两膝关节酸痛,但屈伸尚无大碍。一年前因小产而引致症状加剧,并牵连至其他关节呈游走性疼痛,以肩、肘、腕、膝等关节为重,运动时更为明显。发病来尚无关节局部红肿现象。患者既往有经常感冒史。体检:营养较差,头颈胸腹均无异常发现。各关节局部均无红肿现象但有压痛,左肩关节旋转时疼痛,运动障碍。舌无苔,脉象滑而缓。化验检查:血色素94g/L(9.4g/dl),血沉1小时27mm,2小时65mm。西医诊断:(1)慢性风湿性关节炎;(2)继发性贫血。血不荣筋,系为行痹,属虚证。治法:活血行气,舒筋通络。处方:
二诊:服上药后症状大减,气候骤变亦未见发作,舌脉同前,拟以前方加减。
三诊:肩、肘、腕、膝等关节均感轻快,屈伸灵活,仅左臂尚有轻微酸感。舌无苔。脉缓滑。子以调理之剂以善其后。处方:
例2;姚某,男性,62岁,干部,病例号:20104。因游走性关节疼痛14年而于11月4日来本院门诊治疗。14年前即经常有游走性关节疼痛,尤以各大关节为甚,因寒冷及阴雨而加重。初期关节部曾有红肿及活动不利。近几年来固定于左侧肩、膝、踝等关节。一月前又开始有关节局部红肿。曾在较大医院经门诊及住院治疗无效而转来我院。既往病史无特殊发现,仅感经常周身困顿无力。体检:头颈胸腹均无异常发现。左膝关节及踝关节有红肿,局部温度稍高,压痛较著,活动受限,左肩关节只有活动障碍,无红肿现象。苔淡黄而腻,脉濡滑。化验检查:血色素130g/L,血沉第1小时25mm,第2小时40mm。西医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乃风湿伤络,气滞血瘀,系历节风病。治法: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佐以祛风利湿为治。处方:
二诊:服药后各关节痛大减,运动障碍解除,活动灵活,红肿消失。数日来有便溏。苔微腻,脉濡滑。再以前法增益气扶脾之味。
后予调理之剂以善其后。
例3黄某,25岁,男,机关干部,病历号20021。
腰背酸痛已5年。自1952年在朝鲜因寒冷及受潮湿即开始有腰背酸痛,严重时不能弯腰,直至1954年经用温泉洗浴后症状稍减。后因行路不慎摔倒,症状又加重,并侵及髋关节,经泥疗等又稍减,今春流感后症状更加重,并牵连膝关节,因各种治疗完全无效而来本院。体检:发育尚好,营养较差,头颈胸腹均正常,脊柱1〜5节压痛,左髋关节稍肿,活动受限,行路稍跛,其他关节正常,舌质较红,晨起有黄苔,脉弦滑。并有筋惕肉哨现象。化验检查:血沉1小时27mm,2小时52mm。西医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入络,郁结而化热,拟用活血舒筋兼清肝热为治,佐以祛风利湿之剂。处方:
亦增大,嘱患者仍续服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