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肾肝脾难循一法,用宣清疏补唯求应机

名医简介

邹云翔(1896〜1988),著名中医学家。

肺肾相关,从肺治肾中医认为肺肾相关,急性肾炎多犯肺系,从肺论治,可使原发疾病及早处理。慢性肾炎从肺论治对于调整脏腑气化功能,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疏风宣肺、清肺解毒、降肺理气、养肺滋阴等法不但行之有效,而又注重了肺脾、肺肾、脾肾、肝肾、肺脾肾、肝肺脾肾、心肝肺脾肾等同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一、疏风宣肺法

适用于急性肾炎,风水相搏,水湿泛滥,以及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出现肺卫症状者,如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浮肿,脉浮等等。常用药物,若偏于风寒者,可用麻黄、杏仁、苏叶、荆芥、防风、防己、甘草等;偏于风热者,可用桑叶、薄荷、银花、连翘、牛蒡子、大贝、杏仁、桔梗、茅根、芦根等。夹湿加苍术、薏米;气虚加黄芪、白术;胸水明显可用三子养亲汤加减;颈项肿胀加海藻、昆布。

二、清肺解毒法

适用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肺经热毒较盛者。症见发热,咽喉肿痛,浮肿,溲少而黄,苔黄脉数等。治以玄麦甘桔汤合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玄参、麦冬、桔梗、沙参、银花、连翘、牛蒡、甘草、芦根等。射干、山豆根、蝉衣、木蝴蝶、马勃、土牛膝等亦可酌情选用。如热重加黄芩、玉枢丹;口干加川石斛、花粉。

急性肾炎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丹毒或皮肤化脓性疾患病史。肾气不足者,患以上疾病后,易于发生肾炎。如能在辨证治疗中注意病因,重视原发疾病的控制与预防,则肾炎的治疗就较顺利;如不注意对原发疾病的控制,则肾炎的治疗效果就差。如由急性乳蛾红肿引起急性肾炎者,常辨以风热蕴结咽喉。治以疏风清热,利咽解毒。以玄麦甘桔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若由皮肤疮疡引者,则诊断为疮毒内攻性肾炎,治以清宣解毒,祛风利湿。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皆能获较快疗效。

三、降肺理气法

适用于急、慢性肾炎水湿泛滥,上逆清窍,肺气不利者。主要见症为浮肿,胸闷咳嗽,气急心悸,不能平卧,苔白,脉弦等,并且胸透见有胸腔积液。治以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物为川朴、香橼皮、大腹皮、苏子、葶苈子、白芥子、莱菔子、陈葫芦瓢、炙麻黄、杏仁、炙甘草。

四、疏达清渗法

适用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由皮肤湿热毒邪内攻,稽留营血,伤及肾脏者。症见发热,浮肿,皮肤红痛,或患有疮疖、湿疹、疱疹等,脉数,苔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麻黄、连翘、赤小豆、荆芥、防风、生地、云茯苓、甘草、当归、丹皮、赤芍、茅根、芦根等。如皮肤疮疖、湿疹未愈者,需加清解渗利湿毒之品,妙丸、六一散、玉米须等。皮肤疮毒也可用玉枢丹醋调外敷患处,丹毒可用如意金黄散麻油调敷。

烂喉痧之后所患肾炎,若毒邪未彻,营热未透者,亦须清营透达,可用荆芥、防风、银花、前胡、生地、丹皮、茅根、芦根、六一散、生薏米等。若咽喉腐毒未去,疫痧未化,则仍宜清咽化痧,可用玄参、桔梗、甘草、牛蒡子、制僵蚕、马勃、丹皮、赤芍、连翘等,咽喉部可用锡类散吹之;若有低烧不退者,加青蒿、银柴胡、白薇、地骨皮之类;气虚加黄芪、太子参。

五、培补实表法

适用于急慢性肾炎,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而易患感冒者。主症有气短乏力,汗多恶风,脉细,苔薄白。有的自觉症状不著,但尿常规检查异常,易发感冒。有的则常发咽部炎症,尿检结果亦因之愈差。治以玉屏风散加味。常用药物如黄芪、防风、白术、南沙参、糯根须、浮小麦、甘草、冬虫夏草。感冒时以气虚外感论治,咽红疼痛加玄麦甘桔汤。

六、养肺滋肾法

适用于急性肾炎恢复期,以及慢性肾炎出现肺、肾阴虚者。主症有干咳少痰,低热咽干,咽炎及扁桃腺红肿疼痛,腰酸倦怠,脉细,苔少质红等。尿常规检查结果常随咽部炎症反复发作而更趋异常。治以麦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为沙参、玄参、麦冬、五味子、百合、地黄、山萸肉、山药、云茯苓、枸杞子、芦根。如咽痛明显,加桔梗、生甘草、射干、牛蒡子等。

七、补气行水法

适用于急性肾炎及慢性肾炎水肿明显,属于肺脾气虚者。症状可有气短纳少,面肢浮肿不易消退,大便溏薄,脉细,苔薄白,易感冒而导致水肿反复消长。治以防己黄芪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防己、防风、党参、连皮苓、苡米、炒山药、炒白术、甘草。黄芪剂量用30〜60g。

顾护后天,调理脾胃。

中医一向重视顾护脾胃,认为病者有胃则生,无胃则死,药物的作用须藉胃气敷布,所以非常重视调理脾胃的功能,以补后天而养先天。凡见脾胃虚弱者都以健脾和胃入手,喜用甘缓和络。医生如司厨,用药配伍必须注意调味,以适合病人所好。平时慎用苦寒伤败胃气之方药。虚实夹杂,则应扶正祛邪。

一、健脾益气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隐匿型或急性肾炎恢复期脾虚气弱者。主要症状有气短纳少,倦怠无力,有时腹部微胀,大便不实,脉细,苔薄白,浮肿轻微,有的患者无自觉症状,仅为尿检异常。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均可加减运用。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芪、炒白术、炒山药、云茯苓、薏米、炒扁豆、法半夏、陈皮、炙甘草等。如腹胀气滞症状明显,可加木香、砂仁、佛手片、防风等。

二、运脾化湿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恢复期出现脾虚湿困者。症状可见胸脘胀闷,纳少便溏,头重微肿,脉细濡,苔白腻。治以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苍术、白术、薏米、云茯苓、半夏、陈皮、炒山药、炒扁豆、甘草、谷麦芽。如浮肿明显,可加温阳利水之品。

三、和胃降逆法

适用于急、慢性肾炎,胃气上逆者,症状以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为主。治以旋覆代赭汤加减。常用药物有代赭石、旋覆花、法半夏、陈广皮、姜竹茹、云茯苓、潞党参、苡米、谷芽、麦芽。偏于胃寒者加干姜、吴萸、肉桂;便溏加炒山药、炒扁豆、补骨脂;偏于胃热者加川连、黄芩;偏于湿浊者加苍术、白术。临床常以吴萸配川连,或肉桂配川连,清温并用,苦辛通降。

四、健脾补肾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及急性肾炎恢复期脾肾两虚者。主症为胃纳减少,腹胀便溏,神疲无力,腰府酸痛,耳鸣耳聋,浮肿轻微,脉细,苔白。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云茯苓、薏米、山药、枸杞子、生地、川断、桑寄生、炒巴戟天、陈皮、冬虫夏草等。阳虚明显者加桂、附、鹿角片、紫河车等。

五、补气养血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及急性肾炎恢复期气血两虚者。主要症状有面色㿠白,头昏心悸,气短神疲,脉细弱,苔白质淡。治以人参养荣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磁石、枸杞子、当归、白芍、骨碎补、补骨脂、红花、丹参、鹿角片、阿胶。

维护肾气,治病求本维护肾气,加强肾脏的气化功能,是治疗肾病的根本原则。维护肾气的措施,一方面在辨证中佐以益肾之品,如川断、桑寄生、杜仲、枸杞子、地黄芩品,又根据病入某些体虚正亏的具体表现而注意扶正祛邪;另方面需忌用伤害肾气的药物,防止克伐肾气,亦即避免过用苦寒、辛凉之味,必须用时,用时宜短,剂量要小,同时要注意适当的配伍。如黄柏与苍术同用;知、柏常配肉桂;川连伍以吴萸等。西药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等常致伤肾,临床要慎用、少用,尽量不用。

一、温阳利水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及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属脾肾阳虚者。主症可见面、肢、胸、腹一身尽肿,迁延不已,面色㿠白或黧黑,腰酸乏力,肢冷畏寒,大便不实,腹胀气急,脉沉细,苔白质淡,有齿痕。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附子、桂枝、川椒目、巴戟天、胡芦巴、干姜、陈皮、黄芪、云茯苓、薏米、山药、商陆、车前子。胸水明显者合三子养亲汤,也可用控涎丹对症处理。若腹水明显,腹胀难忍者,可加用行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香橼皮、广陈皮之类。如气分药不效,可加用养血和络之品,如当归、白芍、桃仁、红花等。水肿重症,本虚标实,阳虚阴盛者,重在温阳,剂量宜重,附子可用30〜60g,但须久煎150分钟以上,以去其毒性而存其温阳之效力。对于本虚标实之肾炎水肿重症,峻猛逐水,泻水,抽取胸水、腹水的方法,均不相宜。

二、滋养肝肾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肝肾阴虚者,主要症状有头昏头痛,耳鸣眼花,咽干少饮,腰酸乏力,脉细弦,苔薄质红等。血压升高,治以杞菊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有制首乌、枸杞子、菊花、制豨莶、牛膝、杜仲、生地、红花、磁石、山萸肉、云茯苓、怀山药、阿胶。

三、补肾固摄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头昏耳鸣,腰腿酸软,遗精滑泄,脉细,苔薄白者。治以金锁固精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常用药物为沙苑蒺藜、芡实、莲子须、煅龙骨、煅牡蛎、桑螵蛸、金樱子、菟丝子、怀山药、枸杞子。偏于阴虚者加白芍、桑椹子、地黄、女贞子、五味子、阿胶等品;偏于阳虚者可加巴戟天、杜仲、鹿角霜、紫河车等。

四、补气养阴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及急性肾炎恢复期气阴两伤者。主要症状有气短乏力,头昏眼花,口干心烦,睡眠不实,脉细弦,苔薄白,舌质红。或兼血压升高。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川石斛、制首乌、枸杞子、杭白芍、麦门冬、熟枣仁、厚杜仲、生地黄、川续断、广陈皮。

五、阴阳并补法

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恢复期阴阳两虚者。主要症状有精神萎靡,倦怠无力,头晕腰酸,面黄,肢冷畏寒,腰酸体软,不浮肿或浮肿不著,脉沉细,苔白质淡。部分病员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下降。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紫河车、鹿角片、川续断、炒巴戟天、淫羊藿、地黄、枸杞子、阿胶、全当归、杭白芍、云茯苓、广陈皮。

久病入络,养肝活血人体的经络,是上下内外运行血气的通路。脉之真者为经,支而横者属络,络之别者为孙络,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经络相贯,如环无端,经络血气运行通畅,则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皆生。

慢性肾炎,浮肿而夹有瘀血症状或妇女经闭;或水肿重症,尤以腰以下肿甚,腹水明显而采用其他各法治疗不效者,主要症状有全身浮肿,尿少,面部轻。[浮肿,但腹部膨大,经久不消,面色灰滞黧黑,脉细,苔白,质紫暗或见瘀斑。此类水肿,除与肺脾肾失调有关外,尚与肝络瘀阻有关。盖肝为血海,主一身之气机,久病入络,故从气分用药不效,而应从血分求之。养肝活血,每能见效,治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白芍、杞子、淡附片、益母草、鲍鱼、酒炒牛膝、三七粉、大黄蟅虫丸。并常配用生黄芪、党参以益气行血;伍用连皮苓、薏米以健脾渗利。

将活血化瘀法运用于肾病,诸如急、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多囊肾,肾功能不全等,通过养肝活血,通滞行血,以增强肾气,常取得满意疗效。

清热渗湿,疏滞泄浊肾为水脏,气化不及,水湿内滞,郁而化热,故急、慢性肾炎颇多湿热内蕴者。主要症状有口苦而粘,溲黄而混,或有尿频尿急尿痛,脉细濡而数,苔黄腻。治以胃苓汤合滋肾丸加减。常用药物有制苍术、生薏米、法半夏、广陈皮、云茯苓、黄柏、肉桂、知母、茅根、芦根、车前草、六一散。

慢性肾炎运用激素后尿蛋白不消,或因无效且激素副作用较明显而停药者,主要症状为浑身疲乏无力,胃纳减少,有药物性柯兴氏综合征,妇女经闭,脉细,苔白腻。上述诸症乃人体升降出入功能紊乱,气血、痰湿郁滞经隧,阻于络脉肌腠所致。治以越鞠丸加减。常用药物如苍术、薏米、香附、郁金、合欢皮、半夏、陈皮、当归、红花、川芎、桃仁、神曲、茯苓、芦根等。汗出较多加糯根须;痰多加橘络、冬瓜子;腹胀加木香、佛手;口干加川石斛、花粉;气虚加党参、黄芪、大枣;腰痛加川断、桑寄生、功劳叶等。

慢性肾炎的治疗,除应抓住脾肾外,同时还必须注意脏腑阴阳气血之整体调理。以肾病型为例,常见应用激素无效,且因副作用明显而停药者,症见全身倦怠无力,胃纳减退,呈满月脸,水牛背,围裙腹,于腹部及大腿内侧常有紫纹,皮里膜外,水饮滞留。若系妇女,还见经闭等症状。我认为此系服用激素之后,人体升降出入之机能紊乱,初伤气分致气机怫郁阻滞,久延血分致气滞血瘀,变气血精微为湿浊痰瘀,阻于脏腑络脉肌腠而成病,辨证为湿郁络阻。为此创用疏滞泄浊法,以疏其气血,泄其湿浊痰瘀,使失常之升降出入功能得以恢复。取方常以越鞠丸加减:制苍术、生薏米、制香附、神曲、郁金、合欢皮、法半夏、陈皮、当归、红花、川芎、桃仁、茯苓、芦根等。汗出较多,加糯稻根须;痰多,加橘络、冬瓜仁;腹胀,加木香、佛手、香橼皮;口干,加石斛、花粉;气虚,加党参、黄芪、大枣;腰痛,加川断、桑寄生、功劳叶等。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此法有较好效果。值得提出的是,根据临床体会,苍术对控制湿邪效果甚为显著。

一、肾阳衰微,肺气郁闭

全身酸楚,小便不利,舌润脉沉。病机在于肺不通调,肾阳衰微,开合失司,治宜宣肺温肾,上下合治。我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疗效较著。麻、桂宣肺利水;附子温肾阳;细辛入少阴,温肾除水。妙在麻、附合用,一则宣肺气祛风邪,以助通调;一则温肾阳消阴霾,以助开合,为治此证的有效方剂。如治孙某,女,35岁,工人。罹水肿8个月,全身浮肿,尿量200〜300ml/日,手足稍有厥冷,全身乏力,肢节酸楚,舌苔白滑,脉象沉,尿蛋白颗粒管型1〜3个/HP,血浆蛋白57g/L,白蛋白30g/L,球蛋白27g/L。诊为肾病综合征。经用强的松等无效,始于1987年4月20日来门诊求治。脉证合参属阴水,无腹胀便溏脾阳衰证,应从肺肾合治,宜宣肺温肾法。

麻黄10g、附子15g、细辛5g、桂枝15g、甘草10g、生姜15g、红枣3个、益母草30g。

水煎服。服药6剂,尿量增至1500ml,浮肿大消,全身较前有力。继续服用上方6剂,浮肿全消,尿蛋白(+),余皆转阴,病人携上方回家服药。7月2日来复诊,自述服药20剂,尿蛋白士,血浆蛋白、胆固醇皆恢复正常值。

二、肾病综合征用过激素后,多见寒热错杂证

肾病综合征的顽固性水肿、蛋白尿,大多数病人用过激素后出现寒热错杂证,既见尿少浮肿,口干舌燥,咽喉赤痛,舌赤脉滑,同时又见面㿠肢冷,畏寒腰痛,手足不温,腹胀便溏等。此为肺热失于清肃,脾肾阳虚运化失职,关门不利。治应清上温下,寒温并用。药用麻黄15g、生石膏50g、苍术15g、连翘20g、瞿麦20g、萹蓄20g、滑石20g、西瓜翠衣50g、附子15g、苡仁30g、泽泻15g、花粉15g、本方为越婢加术汤与瓜蒌瞿麦丸合方化裁。病机错综,涉及肺脾肾三脏,属上热下寒之证。笔者经验,凡肾炎水肿,中西药罔效,多为此类情况,本方颇效。如近治孙某,男,3岁。患肾病综合征1年余,初用激素有效,停药后水肿更剧,小便不利,尿蛋白+H-K++,再用强的松效不显,脉滑,手足厥,口舌干燥,苔白舌红,腹胀便溏,腰痛乏力,嗜卧。此为寒热错杂证,投以本方,附子用至15g,连服18剂,水肿全消,尿蛋白转阴。可见此方之效,但必须掌握肺脾肾寒热错杂之病机,用药方能切中肯綮。

三、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有属脾湿胃热者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有属脾湿胃热,湿热中阻,升降失司,症见小便不利,大便不爽,口干口苦,脉沉或沉滑者,治宜分消法。药用:

黄芩15g、川连15g、砂仁10g、川朴15g、枳实15g、半夏15g、泽泻15g、陈皮15g、知母15g、干姜15g、茯苓15g、猪苓15g、姜黄15g、白术15g、党参15g、海藻30g。

本方为东垣之中满分消丸加海藻,方中黄芩、姜黄除满;二陈汤除痰;四苓散利湿;加海藻以软坚利水。合而为剂,对脾湿胃热、升降失常、水湿潴留之肾炎水肿、蛋白尿具有捷效。近治李某,女,5岁。患肾炎2年余,中西药用之甚多,初有效,继则无效。腹满膨大,腹水征+,呕恶不食,尿蛋白+,颗粒管型2〜5个/HP,红细胞2〜3个/HP,肾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手足心热,小便不利,色黄,口干口苦,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象沉。予此方服6剂,尿量增至1500ml/日,食纳好转。继用上方化裁,连服10剂,尿量增至2000ml/日,浮肿全消,尿蛋白(+),携方回家。

四、肿微尿蛋白甚多,此属气阴两虚夹有湿热

慢性肾炎,水肿消退后,尿蛋白不消退,或者开始即无浮肿,仅大量蛋白尿,临床表现为面肿浮、色㿠白,脉象沉滑,此为气阴两虚夹有湿热。治宜益气养阴,清利湿热。药用:

黄芪50g、党参30g、石莲子15g、地骨皮15g、柴胡15g、麦冬15g、车前子15g、萆薢20g、土茯苓25g、益母草30g、白花蛇草50g、甘草10g。

此方治疗肾炎水肿消退后,蛋白尿不消者有一定疗效,但若水肿不消者当先治水,待肿消后方可用此方。近治崔某,男,38岁。患肾炎2年余,无浮肿,仅见腰酸乏力,手足掌心热,余无所苦,舌尖赤苔白,尿蛋白+〜+++,辨证为气阴两虚,以此方化裁,连服60余剂,尿蛋白±〜+,诸症悉除而基本缓解。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2
本条ID:1510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