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及五脏,要在燮理

名医简介

王九峰(1753〜1815),名之政,清代医家。

怔忡

经以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冲,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动,则诸脉皆动。小腹属厥阴,厥阴肝也,气从小腹蠕动,逆冲于上,心慌意乱,跳跃如梭。肾不养肝,气失摄约,皆根蒂之亏,寡欲固是良谋,更宜恬淡虚无为妙,岂可尽恃草木功能,一曝十寒何益。六味地黄加牡蛎、沙苑。

心为君主之乡,肾为藏水之脏。火性炎上,水体润下;水欲上升,火欲下降。水无以上升,火何以下降?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是以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宗气上浮,虚里跳动,脉来软数无神,有惊悸健忘之虞。法当壮水潜阳为主,洋参、茯苓、归身、五味子、菟丝子、杞子、柏子仁、山药,为末,以生地、天冬、冬术煎膏,加龟、鹿胶,待熔化和药末为丸。

木郁不伸,克制中土,传化失常,津液凝结成痰,内扰肝胆心包之络,致有怔忡之患,甚则惊悸,莫能自主。服培养心脾、条达肝木之剂,诸恙虽平,未能如故。今远涉江汉,志意多违;饮食起居,异于故土。防微杜渐,有成复之虑,安不忘危,必以寡欲澄心为主。土能培木,水能生木,必得水土平调,则木无抑郁动摇之患,拟归脾加减。黑归脾汤去黄芪、木香,加半夏、女贞子、旱莲草,蜜丸。

惊悸

心脾气血素虚,因惊恐致伤神志,胸中振动不安,时多恐畏,甚则心烦意乱,不知所以。经言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右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心藏神,肾藏志,肾虚心脾失养,神不安舍,宗气无根,心肾乖离之危症也。黑归脾汤去黄芪、木香、龙眼肉,加山药、丹砂、磁石。

因惊恐而致病者,主于肝胆;因病而致生惊恐者,属乎心肾。心为君主之官,端拱无为,相火代心行事。相火藏于两肾之间,经言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即其处也。肾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盖人之动作行为,皆赖肾中之火。此火一衰,则精神昏昏,形志颓残,而风痹痿厥等症所由生也。今脐上卒然振动,惊惕莫能自主,旋竟上攻,两臂痿厥不收,踰时而已,脉数无力,面色戴阳,症势颇类无根之火。盖非相火衰微,乃悲思抑郁,致火不易扬,不能生土。且南方卑湿,脾土常亏,既失所生,又素不足,脾湿生痰,湿痰生热,流注诸经,变幻不一。胃关于肾,肾志不安,肾志为恐,而蔽障于痰则悸。譬如水滴火中,则焰勃然而起;故自脐下而上升两臂,正合七节之旨。两臂亦中土太阴阳明之部,横走于肝,则脉不安。肝主谋虑,脾附于肝,胆主决断,为痰所扰则怯。诸恙虽见于目前,而变病已著于曩昔。人年已半百,而必少壮有恃强之弊,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公议补脾肾运中枢以杜痰源,省思虑益精神以舒志意,方克有济。景岳言此为不慎其初,所以致病于后,今病已及身,而犹不知慎,则未有能善其后者。此言最切,当宜留意焉。六味地黄汤合六君子汤,加沉香。

(《王九峰医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
2
本条ID:15086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