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痛三姜酒,热灼玉女煎

名医简介

马云翔(1911〜),江苏省吴江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名老中医。

我对胃脘痛寒热性质的辨别,主要抓住胃酸多少这一特点。除了病人自觉症状外,还可参考现代医学的胃液分析。

一、胃寒(即胃酸偏少或缺乏者)

临床特点:不泛酸,不恶酸,难食酸甜物,无嘈杂感,饮酒后无不适反应,甚至酒后疼痛反而可获得缓解,疼痛不剧烈而缠绵起伏不已,舌苔浮薄,脉或细或紧。

治法:温胃逐寒。

方药:肉桂30g、高良姜30g、干姜20g、炮姜40g、甘草30g、白芍20g、生地30g、白酒(60度)1000ml。

浸泡半个月后服,每服5〜10ml,逐渐增量至每次15〜20ml,每日午晚食前各1次。

效果:凡符合本类型临床特点的病人,服药后疼痛即可逐步缓解,一般1料药酒服完后即可止痛;如果生活上能注意配合,2料药后可以缓解较长时间,有些并能完全治愈。只要符合这一临床特点,溃疡病也不忌用。

二、胃热(即胃酸偏多或过多者)

临床特点:吐酸或吞酸,烧心(酢心)嘈杂,恶食酸甜,大便多秘,痛势较甚,苔多薄黄,舌质偏绛,脉弦滑。

治法:清胃柔肝。

方药:生石膏50g、生地20g、麦冬10g、白芍10g、甘草5g、官桂(或桂枝)2g。

效果:本型胃脘痛用本方药治疗,一般2〜3剂后吐酸吞酸即可明显见效;烧心症状亦能较快地解除;并能迅速止痛。

一般治疗胃脘痛,都主用温药,用大剂寒凉药者,并不多见。通过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逐步尝到了寒凉药治疗胃热伤阴类胃脘痛的甜头,并且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石膏虽为治疗阳明经热要药,但其药性并不如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可畏。个人使用体会,在数百例胃热患者的服用过程中,既无不良反应,也没有引起什么后遗症。它与甘草同用,尚有一定的通便作用,符合本病治疗中通则不痛的要求,所以适合用于胃有郁热的患者。

酒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高浓度白酒,在某些病例中(如酸多患者),可以促使胃脘痛的发作或加剧。但我认为胃脘痛一概禁酒是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我用酒的标准,除了前面已说过的不吐酸、喜食甜、能食酸等以外,再询问患者在偶然饮酒后如没有什么不适感或反较舒适的,就可适当地给服药酒。

制作。

古人治胃脘痛很少用生地、麦冬等药者,因怕滋腻碍胃。后来想到本病病程较长,久病必然伤阴,所伤之阴又不一定限于一经,故以麦冬益心养胃,生地滋水涵木。

此外,我在胃寒型的药酒方中配用生地,目的是要使它热而不燥,因恐燥药伤阴,另生枝节;胃热型的清胃养胃方中所以酌加桂枝或官桂,目的是使它凉而不滞,免碍气机,这也是反佐之意。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胃痛痞满卷》
2
本条ID:1508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