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贺本绪(1906〜),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婴幼儿发病之原因,不外妊妇胎养不善,六淫七情所伤,母病及子;婴儿脱胎初生张口时咽下羊水,与儿肠内焦屎一起不能排出,结为“胎毒”。二者是胎风的内因。婴儿稚阳之体,外御能力低,为风邪所袭,是为外因。诸风之来肺先受之,肺为娇脏,婴幼尤娇,故咳喘之证最为突出。
婴幼儿咳喘,初病易治,若失治、误治,长时不愈,每感风寒即加剧。幼儿时期如果调护适宜,慎寒温,防外感,饮食营养合理,如无他病,发育正常,4岁以后,随着胎风的消失,咳喘症自愈。
婴幼儿秉气幼弱,脏腑娇嫩,治疗宜顺其生意,扶养阳气为首要,不可挫伤其生机。内风宜镇摄,外风宜疏解,立方要简,用药要轻。特别是喘咳症,重在肺,勿伤肺气,使肺行其宣降之职,则咳喘缓解而痊愈。
—、胎毒散
共为细面,按婴儿体重大小,一次服其2/3或1/2量。服时加红糖3g,温开水调匀,乳前喂下,泻下焦屎及粘物,排出胎毒,防胎风内积。
二、胎风散
荆芥穗1.5〜3g、防风3〜5g、全蝎3个甘草1.5〜3g、白银(洗净银锈)1块此方原是一小儿医所传,一味全蝎与白银共煎治婴幼诸风,临床师其意,加荆、防、甘草,轻扶阳气,与全蝎相合,祛风更为有力。用白银取其质重性沉镇摄胎风,无味气清而不碍阳气上升。
方药加减:
荷1〜3g。
2.咳喘不止,伴有高热,胎风散加天竺黄1〜2g,胡黄连1〜1.5g,银花3〜6g。
3.高热3〜5日不退,咳喘加剧,胎风散冲服牛黄安宫丸1/4粒(初病不服)。
4.伴有惊痫、抽风,胎风散加琥珀3g,蝉蜕5〜10g。
5.伴呕吐腹泄,胎风散加灶心土(伏龙肝)5〜10g,生姜1〜3片,红糖3〜5g。
6.伴大便不通,胎风散水煎送服保赤万应散。
7.伴小便不利,胎风散加连翘1〜3g,木通1〜3g,灯心0.1go婴幼儿病变化迅速,宜相机加减药味,不必拘限一方。
1岁以内婴儿服汤药,只煎1次分2次服;1岁以上者,煎2次分2次服。一煎气轻,二煎味重,以适应婴幼儿不同用药。
例1孙姓,男,8个月。
初生2天即咳嗽,发热,气短喘息。诊断为“肺炎”,住院治疗半月症情缓解出院。现发热、咳嗽,伴轻度抽风,中西药治之未愈。1986年10月初诊,给予胎风散加桔梗6g,天竺黄1.5g,茯苓6g,炙草3g,每剂只煎1次分2次服,3剂咳喘缓解,热退。鉴于患儿面色㿠白,有时呕吐,仍稍有抽风,给胎风散加西洋参8g,生白术8g,陈皮3g,生姜1片,服2剂全愈。
例2李姓,女,1岁半。1987年4月11日初诊。1个月前因感冒引起咳嗽,气喘,高热。某院诊为“肺炎”,肌注青、链霉素1周,热退,但咳喘不止,食欲减。脉弦细,给予胎风散加党参8g,生白术10g,茯苓10g,陈皮3g,银花10g,胡黄连1g,苏叶3g,生姜3片为引,服3剂咳喘止,食欲增。
例3某男,初生。患咳嗽,气喘促,不乳,强喂即呕吐,不大便,不发热。在医院治疗半月不愈,来家求治。诊见儿面色青暗,舌红苔腻。不食不便,此为焦屎未除,胃气不行。嘱用全蝎3个,白银1块共煎,送服保赤万应散1g,如不便,再服1.5g。药后便下焦屎甚多,渐能进乳,咳喘亦愈。
例4周某,男,1岁。于1982年9月感冒发热,咳嗽。发病第二天住院,诊为“病毒性肺炎”,用清热解毒剂、红霉素、镇咳药,3日后咳嗽减少,高热未退,出现气短喘促,第5日症加重,诊为“心衰”,下病危通知,夜9时邀诊。患儿昏睡,四肢厥冷,口、鼻、额发凉,腹部烘热,呼吸微弱,不食,手脉不充,趺阳脉小,太溪脉微动。此乃阳气将脱之象,幸太溪脉有一线之微,肾气未绝,尚可挽救。急用高丽参30g,浓煎顿服,以挽回垂绝之阳,并以牛黄安宫丸,1次服1/4粒,清心退热。当晚服药,次晨身微汗出,四末见温,烧退,神识清楚,再未服药,3天后病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