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不泥的精诚大医董建华(简介)

董建华,上海青浦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曾拜上海名医为师,襄诊七年,尽得其传,此后即悬壶上海济世,后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学报》主编,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局保健医师。

董氏临床擅长内、妇、儿科杂病,对脾胃病和急性热病研究尤深。

其临床医疗虽师于古,但不泥于古,多有独到之处。认为脾胃病的精要,胃的生理集中在一个“降”字,病理集中在一个“滞”字,治疗要着眼于一个“通”字,因而在治疗上主张通降,并提出通降十法,反对早补、漫补;对温热病创立新的辨证方法,提出表证、表里证、里证为温热病的三期辨证总纲,并划分二十一证候,强调调畅气机是治温常法,等等。本文着重介绍董氏治疗脾胃病、胃痛、胃痞、泻痢、便秘、乙肝及温热病的学术论点、临证经验和用药法度,同时还介绍他的治疗验案7则,皆属于疑难危重病例,疗效快捷突出,充分反映了董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疗特色,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在振兴中医药事业上,董氏曾多次向国家提出建议,多数被采纳和实施。在中医教育方面,提出早临床、多临床、勤临床的教育思想,确是董氏毕生的经验之谈和一生的写照。董氏曾多次应邀到瑞士、日本、印度、泰国、菲律宾、喀麦隆等国家讲学和为国家首脑诊病,因其学识渊博和疗效卓著而每获赞誉。

董氏著述甚丰,其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释义》、《温热病讲义》、《温热病论治》、《临证治验》、《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内科心法》等,同时还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总之,董氏不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学家和中医教育家。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费伯雄《医醇剩义》

早临床,多临床,勤临床。

——董建华

董建华,1918年生,上海市青浦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中医,1935年拜上海著名中医严二陵先生为师,学医和襄诊七年余,其后即行医于黄浦江两岸。1956年任南京中医学院伤寒与温病教研组负责人;1957年调至北京中医学院,历任温病教研组组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并兼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等职;1959年至1960年,连续被评为学院、北京市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北京市和全国文教群英会。1974年曾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出席联合国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在分组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与改善环境卫生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学术讲演,引起了与会代表和官员们的普遍关注。70~80年代,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广大中医及代表们的意见,为振兴中医、弘扬国粹,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建立、中医立法等方面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议案,多数被积极采纳与实施。

董氏擅长内、妇、儿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及急性热病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他在5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先把仲景的《伤寒论》与温病学说进行有机的结合,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无论是治疗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都特别强调辨证论治,善用调畅气机之法,举方用药轻灵活泼,切中病机。此外,他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还师古而不泥古,多有创新,验之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如前贤治胃,常以升阳益气为主,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而董氏根据当代人们患病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主张顺应脾胃的生理特点,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认为胃和的关键就在于胃气润降。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然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致气机壅滞,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诸因的胃痛。因此,只有疏通气机,和降胃气,才能使出入有序,寒热自除,阴阳调和。所谓的“通”就是调畅气血,疏其壅塞,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降,给邪以出路。董氏总结出“通降十法”已得到中医同仁的赞誉和来者的广泛学习,根据他的经验方生产的“胃苏冲剂”已在临床上普遍使用,为全国各地的许多胃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在温热病的辨证论治方面,将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三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八纲辨证为基础,进行综合辨证。董氏把热性病分为表证、表里证和里证三期作为辨证的总纲,并进而又对每期具体详细地划分出了二十一证候,丰富和完善了传统的温热病辨治方法,验之临床非常切合、实用。此外,还对温热病的常用治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多有发展和创新,特别强调宣畅气机乃治温之常法,如宣通上焦,轻可去实;和解少阳,通达表里;辛开苦降,分消走泄;行气通脉,攻积导滞;宣闭开窍,透热转气;凉血散血,通畅气机等等。

董氏在近几年间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许多已经获得了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如“董建华胃痛电脑专家系统”获国家“七五”攻关科研成果,“热病大病阈医理设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

董氏还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主张早临床、多临床,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积累总结临床经验,这种主导思想在中医教育界影响很大,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他为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学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我国的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还注重中医的国际交往,多次应邀到瑞士、日本、印度、泰国、菲律宾和喀麦隆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为国家首脑诊病,他的高超医术受到了普遍好评。董氏重视写作,其主要著作有:《伤寒论释义》、《温热病讲义》、《温热病论治》、《临证治验》、《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和《内科心法》等书,并发表论文近200篇。

董氏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学报》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局保健医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师古不泥的精诚大医董建华》。田海河 整理
2
本条ID:1414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