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镜人,上海市人,为饮誉申城的张氏医家第十二代传人,家学渊源,有扎实的诗文功底及医学造诣,行医50余载,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热病主张祛邪为先,疗杂病独崇脾胃学说,通过培后天以育先天。
临床强调“宏观以辨证,微观以借鉴”。其治胃炎倡用调气活血法,有效率达到73.05%,打破了“胃粘膜腺体萎缩不可逆转”的观点,为此获得了部级中医药甲级科研成果。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采用祛湿化痰、泄利浊邪,配合通腑导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诸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主张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法,佐以宁心安神。其自拟经验方“复方四参饮”经动物实验证实对心肌细胞有保护及损伤后促进修复的作用。有关临床经验的学术论文发表了50余篇。其还主持编写了《辞海·中医学科》、《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疑难病症秘要》等学术论著。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绿遍葫芦瓜与豆,压架凌霄秀,篱落缀牵牛,小圃晴烘,采药香盈袖。
中医宝库称丰富,本草饶研究,愿学李时珍,泽惠神州,亿万人增寿。
——张镜人《醉花阴·药圃采药》
张镜人,名存鉴,生于1923年,上海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张氏家族自明末迄今执行医业,代有传人,尤以擅治伤寒热病而称着于江南,其曾叔祖骧云公医名藉甚,饮誉申城,张氏继承家业,为第十二代传人。幼承庭训,有扎实的文学基础,爱好吟诗读词,在严父的教诲下,深研医学经典,熟记药性方剂,勤奋好学,遍览历代医著,取各家之长,承家传奥秘,治热病主张祛邪为先,熔伤寒与温病于一炉,疗杂病每从脾肾着手,颇崇东垣、景岳之说,临诊治病,讲究实效,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理论上不断深造,实践中善于总结,疗效日趋提高,受到病员爱戴。临床除了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外,尝以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炎,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清营泄热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获满意的疗效,诊治病人数以万计,上至领导干部,下及广大群众,有求必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氏对中医事业抱着一颗赤诚之心,50年代初,为振兴中医事业,毅然放弃私人诊所的丰厚收入,进入一所教会医院任副院长,并被推选为上海解放后第一个成立的医务工作者协会主任委员。1954年进上海市卫生局任中医科副科长、继任中医处副处长,文化大革命后晋升为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在担任行政工作期间,数十年如一日,他对上海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中医院校的创建、中医人才的培养等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为上海中医事业立下“开业奠基”之功,而被香港报刊喻为“沪上中医第一人”。
1978年张氏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在医疗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临床与教学相结合。长期来,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的成果奖,对中医的科研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5年他作为学科带头人,以提高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为突破点,建立脾胃病学科,被上海市卫生局立为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预备项目。
张氏历来重视中医人才培养,他担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积极培养和造就中青年一代中医事业接班人,桃李满天下。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名老中医师承制,他作为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带徒二人,言传身教,呕心沥血,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加强科研手段,循循善诱,教学相长,使张氏的学术经验和流派得以继承发扬。
张氏在学术上认真总结与探索,曾撰著《伤寒临证心传》、《发热证治》、《昏迷证治》、《暑温与湿温的证治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辨证论治》、《三焦初探》、《慢性胃炎的证治探讨》等论文50余篇,发表于国内外杂志,并参加《辞海·中医学科》、《中医年鉴·内科》、《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疑难病症秘要》、《中医古籍选读》等书的编写工作。先后赴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和应邀为国际友人诊治,载誉而归。
张氏现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中医科顾问、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94年10月荣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1995年11月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