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关节、筋骨、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以关节肿大、灼热疼痛为主的病证。
西医没有“痹证”一名,它相当于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疾病,包括关节本身及其周围结构的感染、增生、肿瘤、结核、损伤等局部病变,以及某些全身性的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肩周炎、关节结核、关节骨质增生、滑囊炎、韧带损伤、痛风等疾病,它们对不同部位的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古医籍对痹证的论述颇多,如《诸病源候论》记载:“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并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这种按病因分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其中感受风寒湿邪以风邪偏盛者为行痹,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寒邪偏盛为痛痹,关节疼痛剧烈,部位固定;湿邪偏盛为着痹,关节酸痛,重着肿胀;感受风湿热邪者为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不管何种外邪,皆在素体亏虚的内因基础上侵犯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所致。
饮食原则
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饮食易于消化,主食以米、面为主,配蔬菜、水果。
2.伴有发热者应注意饮食的清凉,同时多饮开水。
3.受寒后痛甚者,可适当饮服活血通络的食物,如葡萄酒、黄酒等。
4.久病体虚者可适当补充营养,以提高自身的抗病力,如排骨、蛋类、瘦肉、牛奶、猪肝、猪腰等。
5.少食或慎食油腻食物及鱼腥虾蟹等发物。
食疗选方
1.葱白4根(切细),防风9克,粳米50克。粳米、防风水煎取汁,加葱白,再加清水适量,煮粥。适用于风寒所致的行痹,关节游走疼。
2.赤豆30克,羌活10克。羌活水煎取汁,放赤豆煮熟,每日2次。适用于行痹。
3.生姜3片,薄荷3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薄荷加水稍煎片刻取汁,将粳米、生姜、红糖同煮粥,将熟时倒入药汁,再煮片刻。适用于感受风邪,关节胀痛。
4.白酒500克,木瓜根250克,杜仲50克。木瓜根、杜仲浸入白酒,10日后服,每次3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寒邪偏盛的痛痹,关节痛剧。
5.粳米50克,红糖25克,乌头9克,生姜3片。乌头水煎汤取汁,放粳米、红糖、生姜及适量清水,煮粥,每日1次。适用于痛痹。
6.蹄筋100克,牛膝10克,胡椒粉5克,生姜3片,黄酒、盐适量。蹄筋胀发切条,牛膝切片,与生姜、胡椒粉、酒、盐调成汤倒入,上笼蒸熟。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
7.生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水煎服。适用于关节重着的湿痹。
8.乌骨鸡500克,白酒500克。先将鸡去毛、内脏,洗净,用酒代水煮鸡至熟,加盐、味精,分多次服食。适用于着痹,四肢沉重肿痛。
9.乌梢蛇1条,地龙50克,红花10克,黄酒500克。前三味浸入黄酒内,1月后服,每次10毫升。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遇风遇寒关节疼痛。
10.丝瓜50克,绿豆50克(涨发),粳米100克。粳米加水煮粥,放丝瓜、绿豆,再煮至熟。适用于关节红肿疼痛。
11.石膏30克,冬瓜子50克,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热痹。
12.赤小豆30克,鸭跖草30克,葱白5根,生姜3片。赤小豆水中浸泡3小时,与后3味加水煎汤,每日1次。适用于热痹之关节肿胀灼热疼痛。
痹证的病机在于“不通则痛”,治疗的关键也在于“通”。针对因风、寒、湿、热等致病因素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疏风、散寒、利湿、清热的食疗方法。此外,对风寒所致之痹,可适当饮服酒类或药酒,以加强温经通络的作用;对病久伤正者,同时也应补益肝肾以强筋骨,健脾益气以行营血,从而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起到一定的抗病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