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正常值所致的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的现象,有时也可见到小便黄赤。
正常人的血清胆红素应小于17微摩尔/升,若高于此值时,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其发生机制为胆红素的代谢障碍,或因胆红素生成过多,或因胆红紊摄取和结合障碍,或因胆红素排泄不畅。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管结石、胆管炎、白血病、胰腺炎、糖尿病、脂肪肝、妊娠期黄疸等疾病以及应用某些药物、接触特殊化学因素等。
中医认为黄疸发生的原因不外感受邪毒、饮食不洁、素体亏虚、正气不足,其病理关键在湿,或因湿热或因寒湿,阻于中焦,脾胃受困,肝胆疏泄失司,分别发为阳黄和阴黄,前者阳盛热重,黄色鲜明;后者阴盛寒重,黄色晦暗。
饮食原则
1.阳黄者因湿热内盛,故饮食以偏凉为主,如大米粥、小米粥、豆类、豆浆、米粉、蔬菜、水果等。
2.阴黄者寒湿内蕴,当温补而不腻,如米、面、蛋类、大枣等。
3.饮食必须少油腻厚味,禁忌烟酒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如虾、蟹、辣椒。
4.宜多食具有化湿利小便的食品,如薏苡仁、西瓜、冬瓜等。
食疗选方
1.冬瓜皮25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浮肿。
2.黄瓜皮3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服。适用于湿热黄疸。
3.鲜小麦苗30克,滑石粉15克,水煎服。适用于身目发黄,恶心纳差,小便黄赤。
4.生山楂25克,粳米50克。山楂浸泡,水煎取浓汁,加粳米煮粥,每日2次。适用于黄疸色鲜明。
5.西瓜皮200克,茵陈15克,白糖适量,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发热黄疸,胁痛。
6.鲜黄花菜根30克,玉米须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
7.薏苡仁30克,红枣5个,水煎服。适用于黄疸纳呆,小便不利。
8.茄子50克,粳米100克,生姜5片。茄子切块,与粳米、生姜同煮粥,调味服,每日2次。适用于黄疸胁痛。
9.大田螺10只,黄酒少许,白糖适量。田螺去壳取肉,加适量水、酒、糖,煮熟。适用于黄疸脚肿。
10.干姜3片,红糖适量,茵陈蒿15克,水煎服。适用干黄疸黄色晦暗,肢冷腹泻。
11.粳米100克,茯苓30克。茯苓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粥,每日2次。适用于阴黄,脾虚纳差,便溏。
12.鲤鱼1条,车前子15克,葱、姜、盐、味精适量。鲤鱼洗净,去鳞、内脏。将车前子装纱布袋,与鲤鱼同煮,并放葱、姜,去药加盐、味精,食鱼饮汤。适用于身目发黄,小便黄赤不利,浮肿。
13.泥鳅500克,豆腐250克。泥鳅去内脏洗净,加清水及适量盐、葱、姜,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煮,至半熟时加豆腐,再煮至泥鳅熟烂,每日1次。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水肿。
14.番薯50克,白糖25克。番薯去皮切小块,加水煮熟,加白糖。适用于食欲不振,黄疸发热。
黄疸一般为肝胆疾病造成,最早出现于巩膜部位。一旦出现黄疸,或伴有乏力纳呆等症,首先要及时检査肝功能,以便及早发现肝炎,做好隔离工作,切断传染途径。中医学认为,黄疸的发生是由湿邪内蕴所致,从饮食方面说,因“膏粱厚味,易生湿热”,故黄疸者的饮食尤慎酒肉煎馎之品,可多食具有利尿作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