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食物疗法

凡因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者皆称发热。

正常人口腔体温在36.2~37.2℃之间,较为稳定,若高于这个范围便为发热。按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39℃)、高热(39~40℃)、超高热(40℃以上)4种。临床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前者较多见,如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炎症,包括多种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后者多因坏死物质吸收、变态反应、代谢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失常、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如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血型不合的输血、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脱水、中暑、甲亢、脑血管疾病等。另外,月经前低热属生理性发热,多为正常现象。其机制主要为白细胞、单核细胞接触细菌、病毒、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坏死物质后,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类,外感多因风热、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表卫不和所致,常伴有恶寒头痛等表证。内伤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包括肝郁、血瘀、气虚、血虚、阴虚几类。一般无表证,多表现为低热,有时对于仅有自觉发热或潮热而客观体温正常者,也属内伤发热范畴。

饮食原则

1.发热时,应以清爽稀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牛奶、豆浆、米汤、蛋汤、果汁、生姜茶、绿豆汤等流质饮食;小米粥、杏仁粥、藕粉、菜泥等半流质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海腥发物及油腻温热的食物。

3.饮食宜少量多餐,可每日5~6餐。

4.热退后,饮食可逐步改为普食,但也应清凉为宜,直至疫愈。

食疗选方

1.核桃肉2个,葱白4根,生姜3片,共捣,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2.茅根15克,苏叶10克,水煎代茶频饮。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怕冷。

3.生姜3片,桂枝9克,粳米50克。桂枝水煎取药汁,放粳米、生姜煮粥,每日2次。适用于风寒感冒,恶风发热。

4.菊花10克,桑叶10克,水煎代茶频饮。适用于发热头痛,口干咽痛。

5.鲜薄荷30克,豆豉10克,粳米50克。薄荷加水稍煎取汁,放粳米、豆豉及适量清水,煮粥,每日1次。适用于发热咽干咽痛。

6.绿豆50克,荷叶30克。绿豆浸泡胀发,荷叶切小片加水煎汤,再用荷叶汤煮绿豆至熟。适用于暑天发热,烦渴。也可预防中暑。

7.西瓜若干,取汁频饮。适用于中暑发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8.柴胡15克,小米50克。柴胡水煎取汁,放小米煮粥,每日2次。适用于各种发热,体温较高。

9.生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白糖适量,水煎服。适用于发热头重,小便短赤。

10.大雪梨1个,去皮切块,绞取汁,每日早晚1次服。适用于发热口干。

11.生石膏30克,粳米50克。石膏水煎取汁,放粳米煮粥,每日2次,每次1碗。适用于发热伤津、牙痛口干。

12.海蜇皮100克,荸荠300克。海蜇皮洗净切碎,荸荠洗净带皮切块,加水500毫升,煎服,每日2次,每次50毫升。适用于发热痰多,淋巴结肿大。

13.鲜冬瓜100克,芦根30克。芦根加水煎汤,冬瓜去皮切片,放入芦根汤内,煮熟待冷食。适用于暑热伤津,发热口渴。

14.鲜藕若干,切碎绞汁,频频饮服。适用于发热口渴。

15.龟版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水煎龟版2~3小时后,取汁加粳米煮粥,每日2次。适用于长期低热或五心烦热,面色潮红,舌光红。

按语

发热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但最多见的是各种感染、炎症引起的发热,即中医所谓的外感发热,除用抗菌退热的药物治疗外,饮食原则以清凉生津的食品为主,少食厚腻温热的食物,这一原则适用于发热期和热退后的数日内,古人对热退后的调理也有“食肉则复”的记载。至于长期低热,在査明原因的情况下,应同时配合参考有关原发疾病的药物和食物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另外,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在原因没有明确之前,最好不要妄用退热药物,以免影响对疾病的诊断。

条目信息
1
引自:《中国食疗大全》
2
本条ID:1710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