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风门Fēng mén(BL12)

出处:《黄帝明堂经》

风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俯伏,在第2胸椎棘突下,督脉旁1.5寸取之。

风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太阳膀胱经穴。

适应症

主治:外感、肩背部病症。常用于咳嗽、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颈项强痛,胸背痛。

风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斜刺0.5-0.8寸。不宜直刺过深,以免损伤壁胸膜和肺脏。

阐释

本穴与督脉之陶道相近,陶道喻其旋转也,凡物体转动,则必生风。风生则大气清凉,正合本穴能治诸般热症之义。本穴内应肺体,为呼吸气息出纳之道路,故名“风门”。如旧式风匣前后风门。养生家所称之“橐籥”也。由此观之,治气管病当能有效。

风门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肺系病症

1.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喷嚏须针风门穴,咳嗽还当艾火深。(《针灸玉龙歌》)

2.鼻酸多嚏,流清涕:向会、风门灸。(《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

3.鼻中无时出血不止:泻风门;不止,灸中脘,仍刺泻之。(《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4.伤寒热退后再发热:风门、合谷、行间、绝骨。(《医学纲目》卷三十)

5.伤风感寒,咳嗽喘满:膻中一穴、风门二穴、合谷二穴、风府一穴。(《针灸大全》卷四)

6.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灸风门热府百壮。(《千金要方》卷十八)

7.久嗽不愈,肺俞、三里、乳根、风门、百劳(一椎上陷中)、列缺。问曰:此证缘何而得?答曰:因咸物咳嗽伤脾,兼房事过多,酒食不节,伤风不解,痰饮流入肺经,故如此也。宜刺后穴:膻中、三里、乳根、输府。(《针灸集成》第五十方)

8.久咳不愈,咳唾血痰:风门二穴、太渊二穴、膻中一穴。(《针灸大全》卷四)

二、肩背痛

1.肩背红肿:肩井、风门、中渚。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答曰:皆因腠理不密,风邪串入经络,寒湿相搏,血气相胜,故如此也。复刺后穴:大椎、肺俞、膏肓。(《针灸集成》第三十二方)

2.胸背痛:风门。(《类经图翼》卷十一)

3.落枕:风池穴、风门穴,针刺加火罐治疗。[中国针灸,1984,4(4):7]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6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