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跗阳Fū yáng(BL59)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小腿后区,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
取穴:从足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取之。
类属
足太阳膀胱经穴;阳蹻脉郄穴。
适应症
主治:腰腿病症。常用于腰骶痛,下肢痿痹,足踩肿痛;头痛。颈椎前路手术针麻用穴。
操作
直刺0.8-1.2寸。
阐释
本穴在足三阳交近处,位于足阳明、足少阳之后,相与附丽而行,故名“附阳”。治霍乱转筋、腰痛不能立,髀股䯒痛、痿厥、风痹、头重、四肢不举、屈伸不能。以上数穴,俱有关于筋,以其俱近于腨肠也。此肌名曰腨肠,则其既关于腨,又关于肠,其治疗可知其有关于筋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肩周炎,针刺跗阳穴为主治疗。[中国针灸,1995(增刊):97]
2.急性腰肌扭伤,针刺跗阳穴治疗。[中国针灸,1998(5):284]
3.股外侧皮神经炎,患侧跗阳穴为主针刺治疗。[针刺研究,1998(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