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小肠俞Xiǎo cháng shū(BL27)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骶区,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类属
足太阳膀胱经穴;背俞穴。
适应症
主治:前阴病症。常用于遗精,遗尿,尿血,小便痛,疝气;泄泻;带下;腰骶痛。
操作
直刺0.8-1.2寸。
阐释
本穴与小肠相应,而为之俞。故名“小肠俞”。治三焦、膀胱津少、淋漓遗尿、小腹胀满、心烦、血痢、五痔、淋浊、带下,凡病有关小肠者,皆可取此。按小肠外围为水,与三焦膀胱均有连系,故本穴所应之症,常有选三焦、膀胱两经之穴,协助取效者。
附:临床应用举例
1.三焦寒热,灸小肠俞随年壮;膀胱三焦津液下,大小肠中寒热,赤白泄痢,及腰脊痛,小便不利,妇人带下,灸小肠俞五十壮。(《千金要方》卷二十)
2.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千金要方》二十一)
3.泄注五痢便脓血,重下腹痛,灸小肠俞百壮。(《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4.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虚乏,灸小肠俞随年壮。(《千金要方》卷十九)
5.心烦短气,灸小肠俞。又灸巨阙、期门各一百壮,针入五分。又灸心俞百壮,针入五分。(《千金翼方》卷二十七)
6.大小肠俞大小便,气海血海疗五淋。(《灵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