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脾俞Pí shū(BL20)

出处:《灵枢》

脾俞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俯卧或正坐,在11椎下督脉脊中穴旁开1.5寸陷中取之。

脾俞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太阳膀胱经穴;背俞穴。

适应症

主治:脾部病症。常用于腹胀,呕吐,泄泻,水肿,黄疸。新增: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胃大部切除术针麻用穴。

脾俞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宜向脊椎方向成45。~60°角斜刺。

阐释

本穴与脾相应,而为之俞,故名“脾俞”。治胀满、吐逆、痃癖、积聚、痎疟、黄疸、食不化、羸瘦、泄痢等症。凡关于脾脏者,以本穴治之。兼取膀胱俞治脾虚、食不消。因脾阳虚则不健运,不健运则阳虚,阳愈虚,则水不化气,水不化气,则多湿,多湿故食不消。两穴并用,有助于渗湿也。譬如用药,君白术,须佐以茯苓也。

脾俞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脾胃病症

1.脾中风,踞而肢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壮。(《诸病源候论》卷一)

2.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千金要方》卷十六)

3.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灸脾俞随年壮。(《千金要方》卷十五)

4.主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千金要方》卷十五、《千金翼方》)

5.单蛊胀,水分、石门、气海、中脘。问曰:此证缘何而得?答曰:因风寒暑湿串入脏腑,以致食物不能化,脾败骨虚,故如此也。复刺后穴:三里、脾俞、行间、内庭。(《针灸集成》第四十九方)

6.脾疟令人怕寒,腹中痛:商丘二穴、脾俞二穴、三里二穴。(《针灸大全》卷四)

7.治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羸瘦黄,可灸脾俞二穴七壮。(《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8.翻胃吐食,中脘、脾俞、中魁、三里。(《针灸大成》卷五)

9.慢性腹泻,脾俞、三阴交穴、章门穴,针灸疗法。[上海针灸杂志,1984(3):8]

二、其他病症

1.黄疸方,葛氏灸脾俞百壮,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一寸半。(《补辑肘后方》上卷)

2.虚劳,尿白浊,灸脾俞一百壮。(《千金要方》卷二十)

3.虚劳,尿血,血浊,灸脾俞百壮。又灸三焦俞百壮。又灸章门百壮。(《千金翼方》卷二十八)

4.有人患久疟,诸药不效,或教之以灸脾俞即愈,更一人亦久患疟,闻之亦灸此穴而愈。盖疟多因饮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针灸资生经》卷三)

5.嗜睡,心俞、脾俞,针灸疗法。[陕西中医,1986,7(10):46-61]

6.重症乙脑恢复期,脾俞、三阴交、肾俞,针灸疗法。[江苏中医杂志,1986,7(10):43]

7.乙型病毒性肝炎,肝俞穴、脾俞穴、期门穴,艾灸治疗。[上海针灸杂志,1988,7(1):3-5]

8.白细胞减少症,大椎、脾俞、足三里,每日针刺1次,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云南中医杂志,.1988,9(6):33]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6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