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营养价值与实用功效

科属与学名: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别名与产地:将军、川军、锦纹、黄良、火参、肤如等。主要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及西藏等地。

性味与功效:苦,寒。泻下通便,泻火解毒,清热祛湿,活血散疲。

临床应用:大便秘结,目赤咽痛,热毒疮疡,血热吐衄,湿热痢疾及妇女经闭,跌打瘀阻。

1.生大黄5克,蜂蜜1汤匙,沸水泡冲代茶饮。功能清热润肠。适用于燥热便秘,口舌生疮,目赤咽痛及高血压,肥胖病。

2.川大黄250克,微炒,捣为细末,用腊月雪水1000毫升煎如膏状,每次半汤匙,冷开水调服。功能清热降火,祛湿退黄。适用于高热神昏,狂言乱语及各种黄疸。

3.大黄30克,用好酒1大碗浸半日,再煎至大半碗,去大黄,将酒分2次服。功能清湿热,止泻痢。适用于泻痢日久不愈,脓血稠黏,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4.川大黄6克(研细末)。鲜藕汁100毫升,加大黄末拌匀服。功能泻火滋阴。适用于阴火上炎,吐血,衄血。

成分与营养:含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等。大黄又含大黄鞣酸及其相关物,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和大黄四聚素。还含有脂肪酸,如己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

大黄具有泻下通便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能提高结肠张力,并使运动加强,抑制大肠内水分吸收,而促进排便=又因含有鞣酸,小剂量呈收敛作用。大黄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抗原、真菌及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

大黄还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汁中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并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缩短凝血时间,从而具有止血作用。大黄还能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及扩张血管等的作用。

文献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本草纲目》: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按语

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称“将军”。本品专攻肠胃热结便秘、瘀血留滞、湿热积滞诸病证。生大黄用于泻下,宜后下或泡饮而不宜久煎,久煎则泻下成分改变而收敛成分溶出增多,影响泻下作用。近年来,用大黄研粉吞服,治上消化道出血。

凡妇女妊娠及虚寒性泻痢者忌服。

条目信息
1
引自:《中国食疗大全》
2
本条ID:1703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