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秘方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实质缺损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极高,平均有50%以上的人患有龋病。龋病的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都发生变化。浅龋平时无自觉症状,只是在检査时才被发现。中龋因冷、热、甜、酸等刺激在病牙处会引起敏感的疼痛,但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深龋因温度和化学刺激、食物嵌入均引起明显的牙痛,一般也不发生自发性疼痛。随着龋病病程的进行和发展,如侵及牙髓组织便出现牙髓炎症状;侵及牙周膜便出现根尖周围炎的症状;侵及颌骨便出现颌骨骨髓炎的症状,并会出现咀嚼功能异常,消化能力下降,颌面部畸形等在症状。

目前认为龋病主要是由细菌和含糖食物作用于易感的牙面而引起,但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

龋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牙齿硬组织的色、形、质来区分。龋病分为五度,第一度为釉质龋,破坏在釉质内,色黑浸状、白垩状;形表面缺损,卡住探针;质松软、粗糙。第二度为牙本质浅龋,洞底在牙本质浅层;第三度为牙本质深龋,洞底在牙本质深层,但未引起压髓及根尖病;第四度为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或已穿髄,牙髓已感染或坏死;第五度为残根以及牙冠全部或绝大部分破坏,非龋所致的残根不包括在内。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龋病的不同程度分别采用氟化钠甘油糊剂、硝酸银等药物治疗,以及充填、嵌体和人造牙冠等手术治疗,甚至拔除丧失功能的病牙。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齿龋”范畴,俗称“蛀牙”、“虫牙”。如《仁斋直指方》曰:“凡人饮食不能洁齿,腐臭之气淹渍日久,齿龈有孔,虫蚀其间,蚀一齿尽,又度其余。”中医学认为口腔不洁,牙齿污积,食物残渣塞于齿缝日久蚀齿:平素嗜食甘甜膏梁厚味,胃火炽盛,湿热上攻,熏蒸于齿;或肾精亏损,骨髄不足,阳明脉虚而致。

内治主要采用清胃泻火、补肾固齿、消瘀通络、祛风止痛等法。外治方法亦多,有充填、含漱、烟熏、针灸等。(胡国庆)

1.加味育阴煎

来源: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徐家沟矿医务所徐光华
功能:
滋肾清胃,清热止痛。
主治:
肾虚、胃火所致牙痛。
组成:
生地15克、麦冬9克、玄参15克、知母9克、石膏30克、白芷9克、牛膝6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
加减:
肿胀热痛者加银花、丹皮;大便秘结加大黄;舌红赤加桃仁;有外感症状者加荆芥、防风。
疗效:
治疗45例,痊愈43例,无效2例。
按语:
肾主骨,齿者骨之余,阳明络于龈,而胃属阳明。本方从牙痛的标胃火与本肾虚而设,生地、麦冬、玄参滋阴降火治肾;知母、石膏清胃经之热;牛膝导热下行;白芷引药入阳明经;薄荷清上焦之火。标本结合,胃肾兼顾,是为有效。

2.香辛含漱汤

来源: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镇卫生院李知白
功能:
解毒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
龋齿痛。
组成:
独活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荜拨10克、黄芩10克、细辛5克、丁香3克、甘草3克,水煎汁待温含漱后再吞服。每次2至3口,每日4至6次。
加减:
若兼表证,偏风寒者加荆芥、防风各10克;偏风热者加薄荷、银花各10克;阳明实热加大黄、玄明粉各10克;阴虚火升加生地、黄柏各10克;疼痛剧烈加白芷10克、川椒3克。
疗效:
治疗42例,痊愈40例,无效2例。
按语:
采用含漱法治疗龋齿,在中医学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李氏采用含漱和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龋齿痛,是本方的特点。本方以解毒、镇痛的细辛、丁香、荜拨为主药。因此止痛效果较满意。

3.定痛饮

来源:
江西省景德镇自来水公司医务室程爵棠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龋齿痛。
组成:
倒垂柳树白皮50克、水豆腐50克、细辛10克、苦参15克。先将垂柳白皮切碎放入砂锅内,加水1000至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取汁回入锅内,再加入细辛、苦参、水豆腐煎沸,去渣取汁备用。先用牙膏刷牙,使牙面和牙缝保持清洁,再以上药含漱2~5分钟后吐出,连续含漱3次,每日共9次。此药液忌内服。少吃辣、甜、酸食物,痛止后仍宜用药1~2天。牙龈肿痛者可配服清胃散。
疗效:
治疗174例,有效172例,无效2例。1~5天见效。
按语:
龋齿的产生与口腔不洁有较密切的关系,加强口腔卫生,保持牙缝的清洁,使龋齿的致病菌无滋生之地。本方即将口腔卫生与药物含漱相结合。《唐本草》记载:“柳白皮煮含主齿痛”,水豆腐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之功能,纳入细辛、苦参则解毒止痛功效倍增。

4.毛茛方

来源:
甘肃省武都地区医院母永祥
功能:
杀虫止痛。
主治:
龋齿痛。
组成:
鲜毛茛2~4克,龋洞充填;或10~20克,取汁填敷。先清洁口腔及患部牙缝中的积垢,用鲜毛茛叶2~4克洗净后捣成泥状,充填龋洞中,待流涎水,牙痛症状消失后,清除药渣,用清水漱口。或鲜毛莨叶10~20克洗净后捣烂取汁,脱脂棉浸药汁,填敷患处。
疗效:
治疗100余例,均获显著效果。
按语:
毛茛辛温、有毒,一般作外用,不作内服,为止痛良药。母氏用以治疗龋齿痛,未发现副作用,而且剂量小,时间短,局部用药,见效快。毛茛一般鲜用效佳,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内服,因毛莨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内服会引起剧烈胃肠炎,严重者并会产生中毒症状。

5.樟脑霜

来源:
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心卫生院张耀祖
功能:
杀虫止痛。
主治:
火牙、虫蛀所致的牙痛症。
组成:
樟脑、艾绒。取小茶盅一只,杯口用纸封固,用针在纸上密刺小洞,把樟脑铺在纸面上约3毫米厚,再把艾绒覆盖在樟脑上面,点火燃艾绒,待樟脑全部熔解,揭去纸及艾绒灰,在茶盅内壁上有一层白色的霜,取霜涂于牙痛处即可。
疗效:
治疗32例,疗效满意。涂于牙痛部位3分钟后疼痛减轻,10分钟后痛止。
按语:
樟脑辛温、有小毒,《本草纲目》记载樟脑“杀虫治龋齿”。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樟脑有轻度的局部麻醉作用,因此镇痛效果是明显的。

6.消瘀清热汤

来源:
湖南省平江县人民医院冯根源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主治:
牙痛,牙龈肿痛。
组成:
生地15~3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红花6克、黄芩10~15克、甘草5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重者日服1剂半,严重者日服2剂。
加减:
牙痛甚者加细辛3克;齿龈肿胀明显者加桃仁6~10克;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10克;牙痛波及头面者加生赭石 30克、牛膝12克或双钩藤、僵蚕、夏枯草各12克;齿衄加蒲黄6克;有脓肿形成者加蒲公英30克。
疗效:
治疗52例,男性20例,女性32例。结果痊愈45例,占86.5%;好转6例,占11.5%;无效1例,占2%。疗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20天。
按语:
临床上牙痛属胃火实证者颇多,当胃火上炎,灼伤龈肉,血络瘀阻时,患者一般多有肿胀、红赤、疼痛、部位不移等血热瘀阻之证。其治疗若只清胃火而不散瘀,则肿胀难消,但散瘀而不泻火则病因不除。因而只有消瘀与清胃火同时进行,才能提高疗效。

7.牙痛散

来源:
山西省长治军分区卫生所李春杰
功能:
祛风解毒,杀虫止痛。
主治:
龋齿、牙髓炎、牙周炎引起的牙痛症。
组成:
马蜂窝10克、白芷2克、花椒2克、良姜2克、丁香2克、吴茱萸2克、黄连1克、细辛1克、冰片1克。将马蜂窝放95%酒精中浸泡后取出成灰;白芷、花椒、良姜、丁香、吴茱萸、黄连、细辛放炉火旁烤干后,去掉杂质并研细粉,过120目筛;取冰片用乳钵研细粉,与上药混合均匀。早晚2次蘸药粉于痛处。
疗效:
治疗38例,用药3~5天后,均达到满意的止痛疗效。
按语:
本方的特点是将治疗牙痛的药物制成散剂,敷在痛点进行直接的局部治疗。方以马蜂窝为主药,马蜂窝又名露蜂房,即大黄蜂之窠,甘平有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马蜂窝有非常强的杀菌作用。

8.细辛碎补汤

来源:
湖南省常宁县中医院彭开莹
功能:
清热疏风,散结止痛。
主治:
龋齿痛及冠周炎、牙周炎、牙髓炎等引起的牙痛。
组成:
细辛3克、骨碎补9克、白蒺藜12克、连翘9克、荆芥6克、薄荷4.5克、牛蒡子6克、牙皂9克、升麻3克,水煎服。
加减:
牙痛肿胀者加白芷、赤芍;牙痛反复者加丹皮、山栀。
疗效:
治疗100余例,疗效满意。一般服1~3剂奏效,最多4剂即可完全止痛。
按语:
暴患牙痛,多属风寒激动胃经实热,上冲为痛。久患牙痛属肾虚,虚火上浮所致。本方以细辛疏风解热,开窍止痛;骨碎补壮腰肾,续筋骨,活血止痛,合细辛同为主药;配白蒺藜、连翘、荆芥、薄荷散寒清热,疏风止痛;牛蒡子、牙皂疏风消肿,散结止痛;升麻升阳透表,引药效达痛所。因此本方对实热或虚火牙痛均有清散之功。

9.牙疼速效汤

来源:
安徽省凤台县锅碗厂诊所王永茂
功能:
清胃火,祛风热,凉血解毒。
主治:
龋齿疼痛,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等。
组成:
生地30克、石膏30克、丹皮12克、青皮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水煎服。
加减:
上门牙疼属手少阴心经火,加黄连6克、麦冬12克;下门牙疼属足少阴肾经火,加知母、黄柏各12克;上两边牙疼属足阳明胃经火,加白芷、川芎各9克;下两边牙疼属足太阴脾经火,加白术、白芷各9克;右上方牙疼属手阳明大肠经火,加大黄10克(后下)、枳壳9克;右下方牙疼属手太阴肺经火,加黄芩、桔梗各9克;左上方牙疼属足少阳胆经火,加栀子9克、胆草12克;左下方牙疼属足厥阴肝经火,加柴胡9克、败酱草12克;牙龈出血属阴虚火浮,虚火扰动阴血,加旱莲草、仙鹤草各12克、金银花18克;齿龈肿痛化脓属血分热,加蒲公英30克、连翘12克。
疗效:
治疗42例,痊愈4l例,无效1例。服药最多12剂,最少1剂。
按语:
采用经络学说指导用药的加减变化,是王氏经验的一大特点。如炎症程度严重须尽早配入抗菌素的治疗,以防并发骨髓炎等。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