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异感症秘方

咽异感症指咽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自觉咽喉部有异物、堵塞、痰粘着感或不适等异常感觉的病症,也称咽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是喉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女性,以30~40岁好发。

本病主要症状是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唾液时出现或加重,而进食时既不妨碍,又无异物感。在情志忧郁时加重,心情舒畅时症状减轻。“异物”位置或固定或游走,咽喉部呈“小球”样在咽部上下活动,迫使患者常作吞咽动作或频频发出“吭吭”声,以求清除异常感。

本病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食管、胃肠刺激性病变,颈椎病,内分泌紊乱有联系。

本病诊断应反复检查除外咽部器质性病变和排除邻近组织如喉、食管、胃、十二指肠、颈椎等病变,切忌草率诊断。特别要注意排除咽、喉、食管及其附近的早期肿瘤。

本病治疗首先找出病因,对因治疗最为重要。内服镇静剂(如安定、三溴合剂等)和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较为满意。

本病属中医的“梅核气”范畴。认为多与情志有关,五脏所伤以肝郁为主。情志失调,肝郁气滞,脾胃受侮,运化不健。则津液不能输布而内聚成痰,痰气受阻,结于咽喉状如梅核,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形成了梅核气病。治疗多从肝论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为主。(张青)

1.苏梗消核汤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功能:
疏肝理气,健脾化痰。
主治:
梅核气。
组成:
苏梗9克、柴胡9克、郁金9克、川朴9克、青陈皮各9克、半夏9克、蔻仁3克、金铃子9克、延胡索9克、木香6克、云苓12克,水煎服。21剂为1疗程。
疗效:
治疗42例,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30例,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9例,无效3例。
按语:
方中苏梗、柴胡、郁金、青陈皮、金铃子、延胡索、木香疏肝理气;半夏、厚朴、青陈皮燥湿化痰;云苓、蔻仁健脾化湿。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消梅散核汤

来源:
陕西省神木县中医学会刘长天
功能:
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主治:
梅核气。
组成:
半夏10克、厚朴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红花10克、白芥子10克、桔梗6克、陈皮6克、甘草6克、升麻4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37例,治愈28例,有效4例,无效5例。
按语: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矣。”本方以厚朴、陈皮、柴胡、香附理气;半夏、白芥子化痰;桔梗宣肺气;升麻、柴胡引药上行。气机利,痰湿化,梅核气而得消。

3.三子去梅方

来源:
陕西省丹凤县医院王益民
功能:
化痰散结。
主治:
梅核气。
组成:
苏子12克、莱菔子12克、白芥子12克、菖蒲9克、僵蚕9克、桔梗10克、竹茹12克、远志12克、牛膝15克,水煎服。
加减:
脾虚湿重加白术、砂仁;气虚加党参;血虚加当归;心神不安加枣仁。
疗效:
治疗31例皆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平均服药11剂。
按语:
本病多发于女性。由情志不舒,肝失条达,疏泄不利,肝气郁滞犯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中而成。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化痰降逆为主药;配桔梗、远志、菖蒲、僵蚕可增强化痰之力;桔梗又可助白芥子散痰结;牛膝引药下行。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