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秘方

本病为鼻窦粘膜慢性化脓性炎症,常累及骨膜和骨质。各窦可单独罹病,也可同时罹病。所有鼻窦均受累,则称全鼻窦炎。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流脓涕为本病主要症状。前组鼻窦炎(额窦、上颌窦、前额筛窦)脓涕从前鼻孔擤出,额窦炎时晨起脓涕增多,齿原性上颌窦炎时鼻涕有腐臭味。后组鼻窦炎(后组筛窦、蝶赛)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鼻咽,病人感觉“痰多”。鼻塞的轻重与鼻腔粘膜病变程度(如肿大、肥厚、息肉样变)有关,头痛不呈著,有头部闷胀、沉重感,常有嗅觉减退或消失。

本病常因急性鼻窦炎未彻底治愈或反复发作而形成。邻近器官感染扩散,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鼻腔肿瘤妨碍鼻窦引流均可引起鼻窦炎。常见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鼻腔检查,鼻道积脓是重要体征之一。前组鼻窦炎时有中鼻道积脓;后组鼻窦炎脓涕自嗅裂下流;有时见鼻甲肥大、息变和息内。鼻窦X线片和CT扫描有助于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片,诊断并不困难。

慢性鼻窦炎治疗较为困难,尤以多发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者,治疗原则是改善鼻腔通气,确保通畅引流,促进纤毛活动。病变轻、病程短的可鼻内滴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或穿刺冲洗、置换疗法、切除息肉、切除鼻甲等。病变重、病程长的有时须施行根治术。

本病属中医“鼻渊”范畴。多因湿热内生,郁困脾胃,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毒循经上蒸,停聚窦窍;或肝胆失于疏泄,气郁化火,胆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伤及鼻窍,均可燔灼气血而化为脓浊涕,色黄腥臭,加之窦口狭窄,排泄不利,故浊涕长年不断。久病入络见耗伤正气,正不胜邪,邪毒滞留,结于鼻窍,肌膜败坏,不易速愈。治疗多用清热解毒、清利湿热之法,佐以活血通窍排脓。(张青)

1.辛夷鼻渊方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通窍。
主治:
慢性鼻窦炎。
组成:
辛夷9克、白芷30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荆芥9克、胆草10克、银花12克、鱼腥草30克、薄荷10克、瓜蒌10克、桔梗6克、山栀9克、川芎10克、麻黄9克,水煎服。35剂为1疗程。
疗效:
治疗36例,临床痊愈(鼻塞、脓涕消失,中鼻道及嗅裂无积脓)16例,有效(鼻塞减轻,脓涕明显减少,中鼻道及嗅裂时有积脓)14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变不著)6例,总有效率83.3%。
按语:
鼻渊多由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蒸肝胆,循经上犯,移热于脑,伤于鼻窍而成。方中有柴胡、龙胆草、黄芩、银花、山栀清热解毒;辛夷、荆芥、薄荷芳香通窍;麻黄、桔梗宣肺利鼻;佐以川芎、白芷活血止痛。诸药相合,收效甚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张青)

2.苍耳鼻窦炎方

功能:
清湿热,通鼻窍。
主治:
慢性鼻窦炎。
组成:
苍耳子9~15克、黄芩9克、葛根9克、桔梗6克、蒲公英15克、车前草12克、白芷3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鼻息肉或鼻息肉样变加牡丹皮12克、羊蹄根9克;嗅觉减退加石菖蒲9克。
疗效:
治疗65例,痊愈(鼻涕、鼻塞、头痛均消失,嗅觉正常,无阳性体征)18例,好转(鼻涕、鼻塞等显著改善,嗅觉亦改善,鼻息肉缩小)34例,无效(症状未改善)13例。总有效率80%。
按语:
慢性鼻窦炎多因湿热壅滞清窍所致。方中苍耳子、白芷通鼻窍为主;取葛根升发之性,引药上行;黄芩、蒲公英、桔梗、车前草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龙胆鼻渊方

来源:
江苏省徐州中医医院俞军等
功能:
清利湿热,排脓通窍。
主治:
鼻窦炎。
组成:
龙胆草6克,黄芩10克、鱼腥草15克、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生苡仁2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桔梗10克、车前子10克、藿香10克,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加减:
脓涕量多者,加银花20克、皂角刺10克;头 痛明显加柴胡、川芎、藁本。
疗效:
治疗101例,痊愈(全身和局部症状完全消失,鼻腔检查阳性体征消失)40例,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症状明显减轻,鼻腔检查阳性体征减轻)5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平均用药天数为18天。
按语:
实证鼻渊多为肝胆湿热,循经上犯,蒸灼鼻窦所致,故以清利湿热为其治疗大法。方中龙胆草、黄芩、夏枯草、车前子、菊花、生苡仁、藿香清肝利胆,化湿排脓;白芷、苍耳子通利鼻窍,鱼腥草、银花、桔梗解毒排脓。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黄芩、鱼腥草、双花、夏枯草等对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化脓性鼻窦炎常见的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本方对实证鼻渊有较好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清热消肿方

来源:
北京市第四医院谭慧珍
功能:
疏风清热,活血消肿。
主治:
慢性鼻窦炎。
组成:
蒲公英30克、野菊花12克、黄芩15克、鱼腥草15克、败酱草15克、板蓝根10克、白芷15克、辛夷15克、苍耳子10克、蔓荆子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桔梗10克、藁本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100例,显效(鼻腔通气良好,脓涕消失,中鼻道及嗅裂无脓性分泌物)71例,有效(鼻塞好转,脓涕消失,中鼻道及嗅裂有少许粘性分泌物)23例,无效(服药5剂以上,症状无改善者)6例。总有效率94%。
按语:
本方重用蒲公英、野菊花、鱼腥草、败酱草、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兼佐辛夷、苍耳子、白芷、桔梗、藁本、蔓荆子以祛风,排脓,止痛;因久病入血络,鼻粘膜呈慢性充血、肥厚,故加赤芍、川芎以活血消肿。本方随证加减,疗效确切,服后一般无不良反应。

5.鼻渊宁方

来源:
牛生禄
功能:
清热解毒,疏风通窍,除湿排脓。
主治:
鼻窦炎。
组成:
银花12克、蒲公英12克、皂角刺12克、鱼腥草12克、苍耳子12克、瓜蒌10克、辛夷10克、川芎10克、藿香10克、白芷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加减:
前额痛加蔓荆子,重用川芎、白芷;两侧头痛加柴胡、丹参。
疗效:
治疗85例,痊愈(症状消失,鼻窦部经X线摄片复查正常)68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15例,2例无效。用药3~18剂不等。
按语:
鼻渊临床所见外因多为风、热、寒、湿互相结合,内及肝、胆、肺、脾诸脏。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上奉不足,邪毒侵及鼻窍,正不胜邪则发生鼻渊。本病之因起于热,故方中以银花、蒲公英为主清热解毒;皂角刺、鱼腥草清热排脓;再合祛风通窍止痛诸药,则鼻渊可治。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6.祛风通窍汤

来源:
解放军第98医院陈仁华
功能:
芳香通窍,祛风散热。
主治:
鼻渊。
组成:
金银花15克、苍耳子15克、大蓟10克、辛夷9克、菊花9克、黄芩9克、白芷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8~10剂为1疗程。一般需1~2疗程,最长者3疗程。
疗效:
应用100例,痊愈(自觉症状消失,鼻中道及嗅裂无脓性分泌物)52例,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中鼻道及嗅裂仍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体位引流及上颌窦穿刺冲洗脓涕少量)45例,无效3例。
按语:
鼻渊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犯及鼻窍,内传于肺,邪热循经上蒸,灼伤鼻窦而为病。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辛散风邪,芳香通窍;黄芩、菊花、银花清热解毒,使风热之邪得以从表而解;久病入络,脉络瘀阻,故用大蓟散瘀消肿。全方合用,使邪毒清,鼻窍利。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7.藿胆方

来源:
湖南省中医学院附属一院周协和等
功能:
清热解毒,芳香化浊。
主治:
慢性鼻窦炎。
组成:
藿香叶,新鲜猪胆为10∶3。将藿香叶碾成粉,过120目筛,取猪胆汁浓缩或浸膏,二者混合拌匀加蜜,制糖衣丸。每日2~3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配合20%鱼腥草液滴鼻,10天为1疗程。
疗效:
治疗45例,2个疗程有效者13例,3个疗程有效者27例,4个疗程有效者4例,5个疗程有效者1例。
按语:
鼻渊不论病因如何,其结果均为湿热邪毒结滞鼻窍,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故用鲜猪胆汁清热解毒,藿香叶芳香化浊。二药合用可使热毒去,湿浊净,鼻渊可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8.射干豆根汤

来源:
安徽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士俊等
功能:
清热解毒,泻火利湿,凉血消肿。
主治:
慢性副鼻窦炎。
组成:
射干30克、山豆根15克、柴胡6克、辛夷10克、薄荷10克、山栀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水煎服。15~20剂为1疗程。
加减:
脓涕多加败酱草20克;头痛剧烈者加白芷10克、葛根20克。
疗效:
治疗50例,治愈32例,占64%;好转16例,占32%;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按语:
慢性鼻窦炎多见肺经郁热和肺脾气虚两型。由内伤肺脾,郁热成疾,鼻窍阻塞,腥臭不闻,故重用射干高达30克以清肺热,开鼻窍,化痰湿,通鼻渊;用山豆根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再配常药和之,既无不良反应,又可振药威。

9.重苍鼻渊汤

来源:
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王心东
功能:
芳香通窍,祛风散热。
主治:
慢性鼻窦炎。
组成:
炒苍耳子30克、藿香15克、白芷12克、辛夷花12克、荆芥10克,炙麻黄6克、桔梗18克、丹皮15克、生石膏15克、连翘20克、玄参20克、桑白皮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加减:
发热,恶寒,脓涕增多加银花、黄芩;口苦咽干加龙胆草;失眠,头晕,心神不安加磁石、珍珠母。
疗效:
治疗77例,临床治愈45例,占58%,好转32例,占42%。服药2剂有效者1例,4~6剂者59例,8~12剂者17例。
按语:
方中藿香、苍耳子、辛夷花芳香通窍;荆芥、白芷祛风止痛;石膏、连翘清热解毒;炙麻黄宣肺;桑白皮、桔梗排脓;玄参、丹皮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有较好疗效。

10.清鼻丸

来源:
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圣云
功能:
清热,解毒消湿。
主治:
慢性鼻窦炎。
组成:
鱼腥草2000克、葛根1500克、酒黄芩1500克、大贝1500克、天花粉1500克、苍耳子1500克,龙胆草1000克、薄荷750克,共为细面蜜丸,每丸10克重。1日3次,每次服1丸。小儿酌量。(注;本方剂量为一大料量,如需小料加工,可按比例酌减)。
疗效:
治疗50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中道及嗅裂阴性)3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中道及嗅裂时有积脓)35例,有效(症状减轻,中道及嗅裂积脓减少)7例,无效5例。
按语:
鼻渊多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内传于肺,循经上扰,熏灼鼻窦肌膜所致。方中鱼腥草、黄芩、龙胆草清热解毒除湿;大贝宣肺化痰;天花粉清热润肺,消肿排脓;苍耳子、薄荷疏风通窍;葛根活血通窍。且引诸药上行。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