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秘方

鼻出血(鼻衄)既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又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等则可致贫血。诊断无困难,关键在于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迅速而有效地止血。

鼻出血原因分全身和局部两大类:(1)局部病因。外伤,如鼻及鼻窦外伤、颅底骨折、术后出血等;炎症,如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结核等;肿瘤,如鼻腔、鼻窦及鼻咽部恶性肿瘤、鼻腔血管瘤等;畸形,如鼻部中隔偏曲。(2)全身病因。血液病,常见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及血管硬化,心脏病可引起阻性充血而致静脉压增高等;维生素缺乏,风湿热,急性传染病以及汞、砷化学物质中毒等。

治疗应仔细询问病史,清除鼻腔凝血块,进行全身及鼻腔的检查,查明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

止血方法:(1)指压法。用浸渍血管收缩剂棉片塞入鼻腔,嘱病人用指紧捏两侧鼻翼10~15分钟出血即止。(2)烧灼法。用30~50%硝酸银、铬酸烧灼出血点。(3)填塞法,适用于出血量较多、出血部位不明确者。前鼻孔填塞法:用碘仿纱条先压于鼻腔底部,然后绕至中鼻甲前上方,再由上而下反复重叠填塞鼻腔,进行压迫止血;后鼻孔填塞法:经前鼻孔填塞无效时改用此法。(4)血管结扎法。当前、后鼻孔填塞法失败时可采用。颈外动脉结扎法:多用于中鼻部平面以下部位的出血;筛动脉结扎术:中鼻甲平面以上部位出血可结扎筛动脉。

在采用上述止血措施的同时,可酌情给予镇静剂、止血剂;如因失血过多呈现休克者,应及时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抢救措施。

本病中医称“鼻衄”,属血证范围。脏腑病变所致的鼻出血,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多与肺热、肝火、胃热有关,风热犯肺,邪壅鼻窍,灼伤脉络,血溢络外而衄血;肝火犯肺,肺络受伤,发为衄血;胃热炽盛,迫血妄行,循阳明之络,上出鼻窍而衄血。虚症则常因肝、肺、肾和脾相关,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火载血升,上溢清窍;有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脉络,血溢肺窍;亦有脾失统摄、血无所依,溢出脉外者。鼻衄见证复杂多变,处方用药须辩证施治。(张青)

1.黄芩白茅根汤

来源:
陕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改娥
功能:
清热泻火止血。
主治:
鼻衄。
组成:
黄芩20克~60克、白茅根20~60克、蜂蜜10~15克。上药加入生水适量浸泡10~20分钟再煎,沸后15分钟左右,滤渣放入蜂蜜约15克,待蜜化稍温顿服。3剂为1疗程。
加减:
肺经热盛加桑白皮10~15克;胃热炽盛加生石膏30克、大黄9克、知母12克、山栀15克,肝火上炎加柴胡9~12克、郁金9克、龙胆草15克、山栀15克。
疗效:
治疗200例,痊愈(服药1个疗程血止,3个月未复发)167例,显效(服药2个疗程血止,但3个月内偶有再度出血,血量较前明显减少)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
按语:
中医认为火热之邪是鼻衄的主要原因,不论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可导致郁而化火,火热上灼鼻络而致鼻衄。故以清热泻火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亦即釜底抽薪之理。方中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芩具有抗菌、解热、镇静、消炎、止血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白茅根凉血止血为辅药,现代药理研究白茅根可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和降低血管通透性;蜂蜜采百花之精英,清热润燥,解毒缓急,调和百药。

2.清热止衄汤

来源:
河南省中医学院五官科教研室王永钦
功能: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
鼻衄。
组成:
生石膏20~30克、桑白皮12~15克、栀子12~15克、黄芩12~15克、白茅根25~30克、大蓟15~20克、小蓟15~20克、藕节25~30克、赤芍9~12克、丹皮9~12克、生地10~15克、怀牛膝15~20克、甘草3~6克,水煎服。小儿量酌减,3天为1疗程。
加减:
肺热盛者重用桑白皮、生石膏;胃火盛者重用生石膏、生地,加生大黄;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丹皮;肝火盛者重用黄芩、栀子、赤芍,加龙胆草。
疗效:
治疗64例,痊愈(出血停止,半年内无复发)52例,显效(出血停止,半月内复发不超过2次)7例,好转(近期内无出血,半年内复出血超过2次)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7%。
按语:
中医认为鼻衄有虚实不同,虚者多由肝肾阴虚或脾虚失摄所致;实者每由肺、胃、心、肝火热上蒸鼻窍,迫血妄行而发。临床所见,以实火居多。本方主以生石膏、桑白皮、黄芩、栀子清泄肺胃心肝火热,断火之源;辅以白茅根、藕节、大小蓟清热凉血止衄,以塞其流;赤芍、丹皮、生地凉血活血,清血脉之热,同时又能疏中之滞,畅血之行,防溢血留瘀;佐怀牛膝引血下行,折其火热上炎之势。诸药配伍,使热清衄止。

3.四白汤

来源:
湖北省广济县武家镇医院陈少军
功能:
清热滋阴,凉血止血。
主治:
鼻出血。
组成:
白木槿花10克、生石膏30克、白豆腐250克、白砂糖30克。先煎生石膏,再入白木槿花、白豆腐,文火煎至豆腐有小孔状即入白糖,喝汤、吃豆腐,宜冷服。日服1剂。
疗效:
治疗86例,痊愈(服药1~2剂,衄止,1年内未复发)79例,占91.8%;好转(衄止,半年内未复发)6例,占6.9%;无效1例,占1.3%。
按语:
《景岳全书》云:“血动之由,惟火惟气。”鼻衄一证,实由火盛逼血上逆所致。方中用白木槿花清肺胃之热而凉血止血;生石膏质重性寒而降,善清肺胃之火而泻火下行;白豆腐甘微寒,清热散血和脾胃;白砂糖甘凉,清热滋阴,与豆腐配伍护脾胃而防石膏之寒降伤脾胃之弊。本方清热泻火而不伤脾胃,凉血止血而不留瘀,诸药合用火降血止,疗效满意。

4.黑药煎

来源:
河南省巩县人民医院李连都
功能:
清热滋阴,止血。
主治:
鼻衄。
组成:
银花炭15克、生地炭15克、黄芩炭10克、地榆炭10克、白茅根30克、麦门冬30克、田三七5克(冲服),先将药物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文火煎服25分钟左右。分2次服。小儿酌情减量。
加减:
属肺热炽盛加桑白皮15克、焦梅子15克;属胃热炽盛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大黄炭10克;属肝火上炎 可加夏枯草12克;属肝肾阴虚可加黄柏炭10克、旱莲草15克、熟地30克、知母12克。
疗效:
治疗39例,痊愈(鼻衄停止,诸证消失)35例,无效(因患其他疾病而中断治疗)4例。痊愈35例随访1年,仅有3例出现反复,经再治疗又止。
按语:
鼻衄多因肺胃热盛,或肝肾阴虚,或气血亏虚而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方中生地、麦冬滋阴;银花、黄芩清热;地榆、茅根、三七止血;且银花、地榆、黄芩、生地炒黑成炭,更加强止血功效。

5.止血灵

来源: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学爽
功能:
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
鼻衄。
组成:
羚羊粉(冲服)0.3克、山栀9克、丹皮9克、生地30克、赤芍12克、大黄6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40例,除2例因血小板过低无效外,均有明显止血效果,有效率高达95%。
按语:
方中羚羊粉平肝熄风,清热镇惊;丹皮、生地、赤芍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生山栀、大黄清热解毒,泻火通腑。

6.马勃方

来源: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职工医院张弘
功能:
清肺解毒,止血。
主治:
鼻衄。
组成:
取干燥柔软的马勃菌体,去外皮后剪成1.5 ×2.5×O.1厘米长方形薄片,置入密封瓶中高压灭菌备用。使用方法:取灭菌马勃放于出血点上,轻轻加压30秒钟,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疗效:
治疗113例,除4例高血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等引起鼻衄效不佳外,余皆获良效。
按语:
马勃又名马包,夏季生于山林阴湿之地,为一种野生菌类植物。药性辛、平,归肺经。功能清肺散血热,解毒止血。单味用于外伤出血,可起肺热清而止血之功。

7.安血饮

来源:
云南省大理医学院冉瑞金
功能:
凉血止血,平肝潜阳。
主治:
鼻出血。
组成:
白茅根20~30克、龙骨15~25克、牡蛎15~25克、生三七粉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大黄6~10克、藕节炭20~30克,水煎服。
加减:
若系有过敏性鼻炎者加荆芥炭10克、侧柏叶炭10克;干燥鼻炎加石斛12克、天冬10克、银花炭12克。
疗效:
治疗80例,显效50例,有效13例,进步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平均服4剂。
按语:
方中白茅根、生三七粉、白芨粉、藕节炭凉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生大黄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血止火清则鼻衄愈。

8.健脾止血汤

来源:
北京市崇文区龙潭医院中医科叶明
功能:
健脾益气,补血摄血。
主治:
鼻出血。
组成:
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生地10克、牛膝10克、藕节炭10克、焦山楂10克、焦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白茅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口鼻干燥加地骨皮、天花粉;鼻出血量多加棕榈炭、仙鹤草。
疗效:
治疗120例,显效(服药后3个月以上未复发)96例,占80%;有效(3个月内时有出血,但出血量及出血次数较前减少)15例,占12.5%、无效9例,占7.5%。
按语:
鼻衄分为虚实两证,实证多与心、肝、肺、胃热有关,虚证多由肝肾阴虚、脾不统血所致。本方适用于脾气虚弱、气不摄血之鼻衄。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益气健脾,所谓血不足者补之以气,寓阳生阴长之义;生地、藕节炭、茅根养阴生津,凉血止血;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健脾和中;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使气复血统。

9.大黄粉

来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奔牛人民医院蒋瑞金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鼻衄。
组成:
掌叶大黄(北大黄)研粉,1日4次,吞服。5天为1疗程。小儿酌减量。并用清毒药棉蘸少许大黄粉涂布出血点,6小时1次。
疗效:
治疗50例,治愈(用药3天鼻血止)40例,有效(用药5天内鼻血量及出血次数均减少)8例,无效2例。
按语:
鼻衄多数属实证,中医认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生大黄除有凉血、止血功效外,还有清热解毒、泻火通腑作用。临床上采用生大黄治疗鼻衄确系药证相合,也是上病下取、釜底抽薪的疗法。现代药理研究揭示大黄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增强血管的收缩性而有助止血。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