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洪广祥(1938〜),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一、痰瘀伏肺为哮喘的“夙根”
后世对哮证“夙根”的认识,多推崇朱丹溪“哮喘……专主于痰”之说,在治法上主张“专以去痰为先”。个人认为,痰饮内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气郁、血瘀往往互为因果,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宿痰伏肺,气机郁滞,升降失常,不仅会导致津液凝聚生痰,同时又因气郁痰滞,影响血液运行,出现痰瘀胶结不解的复杂局面。从痰与瘀的关系来说,痰可酿瘀,痰为瘀的基础,而瘀亦能变生痰水,形成因果循环。痰夹瘀血,结成窠臼,潜伏于肺,遂成哮证的“夙根”。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及劳累等多种诱因,均可导致肺气宣降失常而引起哮证发作。临床呈现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甚则颜面、口唇、肢末青紫等痰瘀气阻见证。若哮证持续不解,呼吸加快,痰液变稠,又易形成“痰栓”,从而进一步加重痰瘀气阻的病理变化,出现以肺气上逆为标,痰瘀胶结为本的证候特点。经验证明,在利气祛痰之品中,加用活血化瘀药,常可提高平喘效果。这是因为活血药可助利气祛痰药以达气血畅行,肺络宣通的目的。
此外,痰瘀伏肺不仅是哮证反复发作的“夙根”,而且也是哮证迁延不愈继发肺气肿,甚至是肺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确立痰瘀伏肺为哮证“夙根”的观点,对提高哮证的治疗效果,很有临床意义。
二、发作期治法及方药
余认为,哮证发作时,一般多表现为肺实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正气受伤后,常表现为邪实正虚证。但在发作期仍以肺实为主要矛盾,因此主张发作期重在治痰治瘀以平哮。个人经验,治痰治瘀要以治气为先,因为气顺痰易消,气行血亦活,从而达到痰消瘀散的目的。在方药组合上,根据《内经》:“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的理论,制“蠲哮汤”一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方组成:
幼儿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3次,分上、下午及临睡前服用,连服7天。重症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且体质尚好者,可日服2剂,水煎分4次服。哮喘基本缓解后,改为常规服药法。药后1〜3日内,若解痰涎状粘液便,为疗效最佳的标志。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后,大便自然恢复常态。此方在一般情况下不必加减,如他症明显,可根据辨证酌情加药,如寒痰哮可加干姜、细辛;兼表寒加生麻黄、苏叶;热痰哮加黄芩、鱼腥草;有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症状者,加蝉衣、辛夷或白鲜皮、地肤子;大便不畅者,大黄宜生用后下;稀溏者,大黄宜熟用同煎,剂量不减。
个人经验,哮证发作期即使有虚象,亦不宜急加参、芪或熟地之类补益药,谨防气机壅塞,使哮喘证候加重。此方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亦可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凡哮喘痰鸣辘辘,或喘咳胸满,痰多不利等肺气壅实为主要表现者,均可适用。全方着眼于疏利气机,故用葶苈子、青皮、陈皮、槟榔、牡荆子泻肺除壅,俾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消。肺与大肠相表里,哮证病作,多因肺气壅滞而致腑气不通,以致浊气不降而上逆,又加重肺气之壅滞,而使哮喘难以缓解,故方中伍大黄以通腑气,腑气通则肺气自降。鬼箭羽活血祛瘀,且具抗过敏作用,与逐瘀除壅之大黄相配,更能增强行瘀之力。哮证之作,多为外感诱发,伍生姜既可外散表寒,又可内散水饮,且能防葶苈子、大黄苦寒伤胃之弊。全方合用,共奏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之功。
三、缓解期治法与方药
哮证初发,以脾弱者多见,少年儿童及病后续发者尤为突出。因此,哮证扶正应以扶脾为先,脾气健则肺气充,卫气固则抗御外邪能力增强;脾主运化,脾虚则湿从内生,聚为痰浊,上溃于肺,故实脾又是杜绝生痰之源的关键。哮证未发时强调扶脾,当然不排斥补肾的重要作用,如哮证患者肾虚证候明显,在治疗上又应注意补肾,通过补肾以实脾益肺。哮证肾虚以久哮不愈,反复发作或合并肺气肿者居多。其缓解期亦多为虚中有实,则既有肾失摄纳,又有痰瘀伏肺等虚肺实证候。因此,在扶正过程中,要注意补虚不忘实,扶正不碍邪。力求补而不壅,滋而不腻,寒温适当,药源方便,易于坚持。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食疗”与“药疗”并重的方法,运用于哮证缓解期的扶正固本,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
1.截哮蛋制法:备瓦罐或瓷盆一个,留置健康人或患者自身的24小时尿液,取新鲜鸡蛋7〜10枚,先在蛋壳上按顺序编号,然后浸入盛有尿液的容器内,尿液应高出蛋面约半寸左右,每天换新鲜尿液1次,连浸3〜5天(夏季3天,冬季5天)即可食用。截哮蛋无特殊异味,患者乐于接受。
用法:每天早晨按编号顺序,依次取出截哮蛋1〜2枚,洗净连壳煮熟,然后去壳空腹食用。每次取出鸡蛋后,应及时补充,并与原序号的尾数相连接。1个月为1疗程,连食3个疗程。
适应范围:用于哮证服蠲哮汤缓解后的患者。食蛋期间如遇哮证发作,可同时配合蠲哮汤治疗,毋须停食截哮蛋。平时对蛋类有过敏者忌服。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哮吼》记载:“用鸡子(即鸡蛋)一个,略敲碎损,膜不损,浸尿缸内三四日,夜取出煮熟,食之神效。”余认为,鸡蛋经尿液浸泡后,不仅能扶正补益,且有活血祛瘀,治嗽疗喘之功能,实属哮证扶正固本的妙方。经临床验证,对青少年哮喘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好。
2.截哮汤方药组成
水煎服,每日1剂。或研末制成蜜丸,每次10g,日服3次。连服3〜6个月。
一般不作加减,坚持服用全方,必要时可根据辨证酌情加药。如肾气虚者加菟丝子、山萸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胡桃肉;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瘀血证重者加地鳖虫、丹参。
用于哮证服蠲哮汤缓解后的患者,尤其对中、老年体虚气衰,反复易感者适用。亦可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
本方为玉屏风散的变通方剂。针对哮证患者体虚气衰,易感外邪而设。方中用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补中焦以助肺气;防风助黄芪益气御风;怀山药益气补中,滋养肺肾,且有定喘宁嗽之功,与白术相配,增强实脾之力。哮证缓解期,虽虚多实少,但毕竟虚中夹实,痰瘀余邪未尽,遇气候骤变,极易引起病情反复。故伍牡荆子、鬼箭羽、胡颓子叶利气祛痰行瘀,补中兼疏,以防气机壅滞,有利于提高扶正固本方药的效果。
吴某,女,6岁,1977年10月26日初诊。患孩4岁时因外感咳嗽,未彻底治愈而继发哮喘,每遇气候突变、感冒或活动增加均可诱发。发作时以夜间为甚,用氨茶碱、非那根之类药可收暂效。近1年来发作更加频繁,每月数次,常持续数天,并须加服强的松后方能缓解。本次发作已持续5天,中西药均难奏效。证见哮喘持续不解,胸满气急,昼夜不能平卧,喉中痰鸣辘辘,汗出透衣,颜面及口唇发绀,肢凉,大便不畅且少,不欲饮食,舌质偏暗,舌苔白黄而腻,脉沉细滑数,两肺满布哮鸣音。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辨证为痰气哮。给予蠲哮汤3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当日哮喘缓解,并解稀便3次,夹有多量痰涎状粘液便。3剂服毕,哮喘未作,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大便日解3次,色黄,未见痰状粘液便。继服蠲哮汤3剂。然后每天早晨空腹食截哮蛋2枚,连续食用3个月,其间每月加服蠲哮汤3剂,并嘱注意适寒温及饮食调理。经追踪观察10年,疗效巩固,发育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