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朱进忠(1933〜),山西省中医研究主任医师。究哮喘难治之因
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之难治,向为医家之共识。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发现其难治的原因主要有:一病已不在肺,却仍然从肺论治。二病本来已转为正虚,却仍然从实证论治。三病位本已转入其他脏腑,却仍拘于新病从肺,久病从肾之说。四病本来是一个阴虚证,却仍拘于阳虚寒饮之说。五病本是一个诸脏腑虚实并见,相互克贼的证候,却采用一个简单的治疗组方去治疗。
赵某,女,45岁。从1岁多开始即经常咳喘,尤其是一到冬季,稍一感冒,即咳喘不止,为此几乎每年都得住院治疗。少则20多天,多则1〜2个月,才能暂时停止。近两年多来,因四季、昼夜不停地咳喘,心悸,饮食即吐,纳食几废而住院达21个月,但至今仍未见稍减。察其体瘦如柴(体重53斤),四肢厥冷如冰,前额、耳廓、下额亦冷,气短咳喘不得平卧,言语低微难于接续,饮食全废,几乎全靠输血、输液维持生命。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稍暗,脉细促。综合脉证,诊为心肾阴虚,寒饮阻郁。为拟温补心肾阳气,化饮止喘。
处方:
服药1剂,咳喘大减,饮食稍进。次日,某医审其方后云:如此重疾仅用些许小药,且无平喘之麻黄,怎能治病!乃将原方剂量加大10倍,并加麻黄10g、进行治疗。服药一剂咳喘又剧。该医云:此种顽疾怎能求速效,病重药轻也。又予原方中加入小青龙汤方,复加生石膏30g,及大剂抗生素、化痰定喘药,其病更剧。在患者和其家属的要求下,再次邀余往诊。云:此心肾阳虚也。治宜温心肾,化饮邪。
处方:
服药3剂,喘咳消失大半,饮食大增。继服10剂,喘咳止,饮食几近正常,体重增至62斤。又服6剂,出院疗养。某医云:小剂、小量之方何如此之效也?答曰:正大衰而兼邪,稍事扶正易助邪,稍事祛邪易伤正,故仅可小剂扶正而不助邪,且《内经》有云: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药量虽小乃助少火以生阳气,故其效如神耳。至于为什么加入麻黄之定喘而喘反剧者,乃其为宣肺之药也,心肾阳虚,纳气本难,今又加宣升之药,岂不使肾气更加不纳,故加麻黄反喘更剧也。
又如:葛某,女,38岁。每至夏季喘咳。某院查其过敏之源,除茶、小米之外,均过敏。此次喘哮而咳昼夜不止,虽用激素,各种抗过敏药均不效。后邀中医会诊,诸医均云乃肾阳亏损所致,然用之仍不见效,已近2个多月。经人介绍来门诊求治。审其喘咳不止,喉中不断有水鸡声鸣响,气短心烦,时见心悸,舌质嫩红,苔薄白,脉濡缓。综合脉证,云:此阴虚肺中燥热也。治宜养阴润燥化痰。
处方:
服药4剂,喘咳俱减;服药20剂,其证俱失。
辨证论治讲主次
通过多年的反复验证总结,发现辨证的主要方法有以下数条:
1.辨证时要以某个证为主要依据:由于喘哮病发作时症状很多,有的症状看起来又非常显著,而发作停止时症状又极少,所以辨证时究竟依靠什么作为辨证的依据就成了问题。
(1)哮喘发作时的主要依据:哮喘发作时辨证的主次依次是:一脉象;二哮喘发作的特征;三全身症状;四手足与前额冷热;五季节;六昼夜晨午等。
(2)哮喘不发作时的辨证依据:哮喘不发作时辨证的依据依次是:一脉象;二季节;三全身的其他症状。
2.各种证候的病机特点
(1)脉象:浮者,为热痰;细数者,为阴虚内热;细而促者,为心肾阳虚;虚大者,为气阴两虚或气血俱虚而气虚多于阴虚或血虚;弦者,为寒饮或肝邪犯肺;沉者,为肝肺气郁;涩者,为阳虚或气滞血瘀;濡者,为脾虚或湿盛或气阴俱虚兼痰湿气滞;虚者,为肺气虚。又应分寸关尺和左右,若两寸滑者,为上焦痰热蕴郁;两关滑者,为中焦痰热或食积不化;两尺滑者,为肾虚热盛。两尺大而弦者,为肾气亏损;尺脉虚大者,为气阴俱虚。左脉大于右脉者,为肝邪犯肺;右脉大于左脉者,为气虚或气阴两虚。寸脉洪大,甚或上入鱼际,尺脉反微者,为肾不纳气,上焦痰盛;寸关极沉,尺脉动摇,为肝脾郁结。
(2)哮喘发作时的特征:喘而喉中有水鸡声者,为寒饮蕴肺挟痰热;喘而慌张且伴头汗足冷者,为肾不纳气,喘而不得平卧者,为痰饮蕴郁;喘而平卧得减者,为气阴俱虚;喘而心悸者,为心肺俱虚或肝郁犯肺;喘而烦乱者,为痰热郁于肝胆。
(3)全身症状:在全身症状中最有价值的依据是:一鉴别有无外感的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者,为风寒客表;寒热往来,胸胁满痛者,为邪在少阳,二鉴别有无生克乘侮的症状,如:肾水凌心肺、心火凌肺、脾土不能生肺金的症状。三鉴别《内经》所谓: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中的肾、肺与少阳枢机之相关症状。
(4)手足与前额的冷热:若手足厥冷而前额反热者,为肾不纳气;手足与前额俱冷者,为心脾阳虚;足冷而手热者,为肾阳不足而心脾阴损。
(5)季节:冬季发作者,多为阳虚寒饮;夏季发作者,多阴虚燥痰。
(6)昼夜:昼轻夜剧者,多寒饮或燥痰;昼重夜轻者,多实火或气虚;早晨尤剧者,为肝邪犯肺或气虚清阳不升。
处方标本君臣不可乱
至于论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本病是一个正虚邪实俱见的疾病,所以从总体来看必须同时兼顾扶正与祛邪。
2.由于本病是一个正虚、邪实比例变化较大的疾病,所以在处方用药时必须随时根据正虚、邪实的比例变化去认真地处理处方用药中的君臣佐使与标本缓急。
3.由于本病是一个病本在它脏它腑,而病标在肺,具体症状主要表现于肺的疾病,所以在处方用药时如何调理脏腑之间的升降浮沉关系就非常重要,否则当升时予以降沉,当沉降时予以升浮,必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常用方剂及某些专药
一、方剂
1.小青龙汤,组成:
适应症:冬季遇风冷后,喘咳不能平卧,吐白色泡沫痰,舌苔白,脉弦紧。
2.射干麻黄汤,组成:
适应症:冬季或遇冷时发作,喘咳,喉中有水鸡声,吐白色泡沫痰,舌苔白,脉弦紧。
3.定喘汤,组成:
适应症:喘咳,痰多色黄或色白,口苦干,舌苔黄或白,脉滑数。
4.苏子降气汤,组成:
适应症:痰证壅盛,喘咳,胸膈满闷,咽喉不利,口苦咽干,或喘而头汗出,足反厥冷,脉滑而尺微寸盛。
5.平胃二陈汤,组成:
适应症:咳喘痰浊,胃脘满胀,食后,特别是进食猪肉后喘咳加剧,四肢沉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6.加减麦门冬汤,组成:
适应症:咳嗽而喘,痰较少而难咯出,遇热或夏季容易发病,口干,脉沉细滑。
7.咳嗽遗尿方,组成:
适应症:喘咳胸满,心烦心悸,头晕头胀,生气或妇女月经期间加重,脉弦滑。
8.真武汤,组成:
适应症:咳喘,吐白色稀痰,指趾厥冷,或兼轻度浮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细而促。
9.金匮肾气丸,组成:
适应症:咳喘重而痰较少,头汗出,上半身热,而足反冷,舌苔白或薄黄,脉虚数,寸大尺微。
10.尊生定喘汤,组成:
适应症:咳嗽喘急,痰声辘辘,饮食不下,胃脘痞硬,舌苔白腻,脉缓或沉滑。
11.理中化痰丸
适应症: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咳喘气短,吐白色泡沫痰,饮酒喝水或吃猪肉后咳喘加重,舌苔白润或水滑,脉沉细或弦大。
12.加减四逆散,组成:
适应症:胸上半部憋闷严重,难吸气,脉沉滑。
二、专药
1.蛤蚧:适用于肾不纳气的喘咳。
2.麻黄:适用于肺气壅郁之喘咳。
3.葶苈:适用于痰浊壅滞或兼浮肿之喘。
4.苏子:适用于痰浊壅滞咽喉之喘。
5.沉香:适用于逆气上冲胸脘满胀之喘。
6.肉桂:适用于肾不纳气或兼脾胃虚寒之喘。
7.黑锡丹:适用于肾不纳气之喘。
8.附子:适用于心肾阳虚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