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张镜人(1923〜),上海第一医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对冠心病常用药物的分析
冠心病临床的常用药物包括宣痹(通阳)、理气(开窍)、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化痰、降血脂、降血压等类。
宣痹即是宣通痹阻的心阳。胸中属阳位,心阳痹阻,则气机不利,而形成痞闷疼痛等证候。《金匮要略》称为胸痹,主张用瓜蒌薤白白酒汤或枳实薤白桂枝汤,说明瓜蒌、薤白、桂枝在宣痹通阳方面的作用。
瓜蒌,功能宽胸散结。清·王璞庄曾提到:“瓜蒌能使入心气内洞”(内洞就是舒畅的意思)。据实验报道,瓜蒌确有缓解心绞痛及降血脂的作用。
薤白滑利通畅,《灵枢》已有“心伤宜食薤”的记载,但其性温味辛苦,会刺激胃粘膜,对溃疡病的患者不适宜。
桂枝配瓜蒌、薤白,通阳开痹;配甘草则辛从甘化,温补心阳;但在痰热偏重或血压偏高时应审慎。
理气药应推香附、降香、檀香、砂仁、郁金、川楝子、玄胡索、佛手片。
香附开郁散气,“生则上行胸膈”,所以心前区的闷痛,必须用生香附;降香“行血破滞”;檀香“善调膈上诸气”,“煎服止心腹痛”;砂仁“快气调中”;郁金“行气解郁”,“入心散瘀”,动物实验也证明可减轻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川楝子“止热厥心痛”;玄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其镇痛的功效十分显著,因此《炮炙论》有“心痛欲死,急觅玄胡”的说法;佛手片治“心下气痛”。这几味药均属气分要药,气行则血亦行,而且某些理气药物如郁金、玄胡索亦兼能祛瘀。丹参饮将檀香、砂仁与丹参配合;颠倒木金散将木香与郁金相合;金铃子散专取川楝子、玄胡索。都是着重理气,并通过理气来增强活血化瘀药物的效力。
冠心苏合丸由芳香理气、温通开窍的苏合香油、木香、檀香、乳香、朱砂、冰片等药物制成,服后可较快改善心前区憋闷疼痛,惟温燥香窜,动火耗气,剂量需适当掌握。
心阳与心气痹阻,常由痰湿或痰热而致,故应配合化痰的药物,如痰湿加半夏、陈皮;痰热加川贝、竹茹,每能提高宣痹理气药的疗效。
活血药能促进血行,一般都可以化瘀,如丹参、当归、川芎、参三七。
《妇科明理论》说:“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能补血活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扩张动脉,增加血流量,这和《本草求真》所谓“入心包络破瘀”相近似。在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后的动物病理切片中,也可看到内脏器官充血明显,尤其是心肌的充血。不难推测,这种作用对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很大意义。
当归、川芎、参三七略偏于温,但血液得温则流畅,《本草求真》说:“脉为血府,诸脉皆属于心,心无所养,则脉不通,血无气助,则血滞而不行。当归气味辛甘,既不虑其过散,复不虑其过缓,得其温中之润,阴中之阳,故能通心而生血,号为血中气药”。又说:“气郁于血,则当行气以散血,血郁于气,则当活血以通气,行气必用芎、归,以血得归则补,而血可活。且血之气,又更得芎而助也”。参三七尚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故对严重心前区疼痛的患者,归、芎应与丹参同用,或加服参三七粉。
化瘀药按其性能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借助行气来化瘀,如郁金、乳香、没药,适合心前区闷痛的病例。另一类是借助活血来化瘀,如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蒲黄,适合心前区刺痛或绞痛的病例。
红花古称“红蓝花”,“少用合当归则能生血,多用则血能行”;赤芍“能于血中活滞”;桃仁“苦能泄滞,辛能散结”;蒲黄生用祛“瘀血停滞”;五灵脂治“心中血气刺痛”,但腥臭使人动呕,宜入丸剂。《和剂局方》的失笑散取五灵脂配蒲黄疗“产后心腹痛欲死”。《医学心悟》的手拈散,取五灵脂配没药、玄胡、香附治疗“血积心痛”,均为治疗冠心病的良药。
益气之党参、炙甘草,擅补心气,故心动过缓而脉见结代,应仿桂枝甘草汤方意,以党参、甘草合桂枝,并可增入宁心安神的枣仁、远志、茯苓等药。
养阴的生地、麦冬、五味子擅补心阴,药理研究也证明麦冬有强心,五味子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故心动过速而脉见结代者,应仿生脉散方意,以生地、麦冬、五味子合党参,并可参人宁心安神的远志、茶树根等药。
降血脂的常用药物为首乌、黄精、泽泻、桑寄生、山楂、茵陈、麦芽。实验报道首乌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阻止类脂质在血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黄精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桑寄生、山楂、茵陈、麦芽亦均能降低血脂。但以中医辨证,仍需有所选择。属湿热瘀滞的病例宜采用泽泻、茵陈、山楂、麦芽;属肝肾阴虚的病例宜采用首乌、黄精、桑寄生。
降血压的桑寄生、决明子、梧桐根、枸杞根、桃树根等药,均有清热之功能。决明子、桑寄生还可以平肝、降血脂;梧桐根、枸杞根、桃树根则兼通络脉,虽然疗程缓慢,而效果却比其他药稳定。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所以会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可能包含三个方面的作用。
1.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2.疏通冠状动脉,防止粥样斑块的形成和促其消退。
3.控制症状,使心脏减少对缺血、缺氧的影响,延缓病情发展,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
冠通汤及其加减运用
这二年根据前述治疗原则,拟定了一张基本处方,定名为冠通汤。临床上以冠通汤为基础辨证加减,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冠通汤的药物组成:
在应用冠通汤的同时,再根据体质及病情加减:如气虚加党参9g,兼脉结代者加川桂枝3g;阴虚加生地12g,兼脉结代加党参9g,大麦冬9g,五味子3g;痰湿加制半夏6g,炒陈皮6g;痰热加川贝粉3g,佛手片6g、或檀香15g,薤白头9g;心前区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9g,炙乳没各4.5g;刺痛或绞痛加红花1.5g,失笑散4.5〜9g;胸膺闷室及心前区疼痛患者,还可加服三七粉1.5g、或冠心苏合丸每日2〜3次,每次半丸或1丸,含化或温开水化服;心悸加炒枣仁9g,茯苓12g,茶树根15g;血脂高属湿热瘀浊者加茵陈15g,泽泻15g,或生山楂9g,制黄精9g;血压高加梧桐根30g,桑树根15g,枸杞根15g、或桃树根30g,决明子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