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有妙方,双解泻心汤

名医简介

顾兆农(1898〜1996),山西名医,临床家。

双解泻心汤,组成:黄连、附子、远志(甘草水炒)、丹参、茯神、郁金、广皮、沉香、合欢花、灯芯、姜。

顾老治冠心病,多以补为主,以通为辅。认为该病虚证多,实证少,虚实相兼者亦复不少。临床断虚实,切不可只凭脉象有力、无力,无论治急证缓证,年龄、体质皆宜斟酌。还指出,活血化瘀方法确有疗效,但对冠心病不能简单地认为凡痛皆实,治宜抑强扶弱,不可破血行气,攻伐太过。认为双解泻心汤取法平和,宗仲景附子泻心汤意,去大黄、黄芩之苦寒清泄,切合“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之旨。方中常纳人生脉散,以附子、人参壮心气,振心阳;麦冬、茯神、五味子、远志、合欢花养阴和血,益气安神;郁金、广皮、沉香行气宽胸;灯芯草清泻心火,与沉香相合,能制附子之浮燥。全方甘辛、刚柔并用,气血、阴阳同调,共奏益气顺气,和血养血之功。心绞痛者,加瓜蒌、薤白、红花、琥珀。

朱某,男,66岁,炊事员,罹患“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已六年,因是患曾反复住院治疗(住院号:135256)。初始常规用药,效果堪称满意。半年来,阵发性胸痛明显增多,病情愈感加重,先后采取多种治疗措施,收效均不理想。病家无奈,月余前改弦寄望于中医。某医先施“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继改投“冠心Ⅰ号方”进退,最后又以“复方丹参片”及“冠心苏合丸”联用,无一有效。遂介绍转诊于顾老。

初诊1983年7月9日

年迈体弱,面色清癯,间断胸痛六载,近期病发频仍,精神刺激,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均可诱致病作,每日病发五六次乃至十多次,每次长者一二分钟,短者瞬间即失。每当胸骨后隐痛乍起,旋即胸部闷室,咽如物阻,心中悸动,短气不继,时或面苍冷汗,时或四末欠温。素常头晕失眠,常觉腰酸乏力,至夜手足心热,晨起咽燥舌干,口淡无味,纳谷不馨,小溲频数色白,大便溏干不定。舌色淡,尖微红,苔薄白,脉虚细兼代。此乃脏腑阴阳失调,心君气血不和。法当调阴阳,和气血,养心安神。

云茯神15g、淡附子6g、川黄连6g、广郁金12g、奎沉香6g、远志肉12g、广陈皮12g、紫丹参30g、合欢花12g、甘草6g、生姜1片灯芯1.5g。

六诊7月20日

上方十帖后,心胸舒畅,精神稍好,因服药有效,故数诊均施原方,现共进剂10帖,症情明显减轻。昨日胸痛仅发两次,其胸闷气憋,心悸短气均很轻微。但三天来大便较薄,动辄汗出,汗后身冷,手足欠温。舌淡苔薄白,脉虚细兼代。病患经治显有转机,但心气不振,布达无力,上方增味继服。

云茯神15g、淡附子6g、川黄连6g、广郁金12g、奎沉香6g、远志肉12g、广陈皮2g、紫丹参30g、合欢花12g、甘草6g、浮小麦30g、生姜1片灯芯1.5g、红参6g。

九诊7月27日

上药6帖后,病情大减,四天来胸痛未发,汗出身冷完全消失,进食增多,夜睡安稳,二便调,精神见好,除午后时感手心发热,晨起偶觉口苦咽干外,别无任何不适。舌淡苔薄白,脉虚细兼代。病患初愈,气阴尚虚,施剂补益调理,以善其后。

云茯神12g、党参10g、辽沙参15g、五味子10g、紫丹参24g、怀山药20g、粉葛根20g、炒枣仁15g、合欢花10g、炙甘草6g、灯芯1.5g。

今人对胸痹认识,虽亦强调上述古论,且对其精义颇多阐发,但具体谈病论治,并不拘泥于前贤之说。如新论“胸痹一证,多系本虚标实”的观点,在目前临床上就备受推崇。鉴于对其病机认识的发展,痹证在择药医治上,亦不宜固守其“通阳”一法,如有用温补或滋阴扶正者,先补后攻或同时正邪兼顾者,而其治所以各不相同,乃系因病情见症各异耳。

顾老医治胸痹,颇多经验积累,据其临床体会,当胸痹初发而证候典型者,择选上述诸法,诚有一定效用,但遇证如本案所述,即除胸痛频作,经时不愈外,并见内外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不和者,其一般通用之方,则多不应病,甚难奏效。而为求其证之治,顾老曾长期着意研究,凡古贤精辟之论,今人习用之法,顾老无不一一过目,精心揣度。经长年累月反复探讨实践,终得是证之有效治剂,案中初施之药,即为所得之方。

究其处方用药,乃系《医醇賸义》之双降泻心汤增损进退。论其方义:附子、黄连、生姜、灯芯,寒热并投,平其阴阳;丹参、沉香、郁金、陈皮,气血双调,和其脏腑;茯神、远志、合欢花、甘草,补心安神,强其心君。综观全方之配伍组合,其施治重点乃轻于病邪而重于正气、轻于攻补而重于调理、轻于局部而重于整体。故凡胸痹顽疾,或症见错杂,其情难辨,或他药罔效,医者束手,或病期托延,时作不已,均可择投本方应治。正象顾老所说:“是方药力,贵在积累,一俟阴阳得以调理,气血得以顺畅,脏腑得以和调,心神得以安养,则‘正复邪自却’胸痹斯证,自当痊愈。”应当特别提及的是,顾老临证施用该方,轻意不更其味,亦不易其量,仅在治疗过程中,乍遇下述情况,方予稍事进退:如患者常感身冷,手足欠温,临时可加高丽参或红参6g,另煎兑服,以助阳气输布;如患者动辄烦热汗出,汗后心悸不安,又可增入浮小麦30g,亦或再添淡生竹叶少许,以除烦安神,养心敛汗;再如病人服药寡效,见症苔厚胸闷,或并发现代医学所谓之高血压者,其方当裁附、连、姜、灯四味,更入全瓜蒌20g,粉葛根24g,薤白12g,川芎6g。如是加减,意在强其通阳、化痰、行血之力,以应病治所需。

另,据顾老临床经验,上方对胸痹顽证,往往在进剂5〜10帖后,方显卓效,故临证贵在坚持服药,万勿因初剂效微而弃用。再,本方却病虽具效力,但为巩固疗效所施之善后用药,则不可固守原方。届时,当依其具体证情,灵活组方。

(薛秦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胸痹心痛卷》
2
本条ID:15206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