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在多法活则灵

名医简介

刘渡舟(1917〜),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湿热痹的原因,为湿聚热蒸,或寒痹日久化热而成。其症有身体炽热,骨骱烦疼,或发生对称性结节红斑。其入小便赤不利,尿味特大,或口渴,或伴见下肢浮肿与妇女带下,目睛色黄,舌苔黄腻,脉来浮弦滑数,或弦细而数。

吴鞠通治湿热痹的加减木防己汤,临床用之奇效,愿广其传。

防己18g、桂枝10g、生石膏30g、杏仁12g、滑石15g、白通草9g、薏仁20g。

用此方务须重视加减法,灵活使用,方能奏效。例如,肢节疼甚,加片姜黄、石见穿、海桐皮、络石藤;风邪盛则见疼痛掣引,可加桑叶、桑枝,并重用桂枝;温邪盛则肢体肿,可加滑石、苍术、萆薢、茯苓皮;如其人面色赤,口涎自行流出,乃阳明热盛,须重用生石膏,另加知母;体痛而无汗者,可加羌活、苍术以宣表邪;汗出多者,则加生黄芪、炙甘草以实卫气;痰饮多者,可加半夏、陈皮、厚朴;大便秘而热结者,则加大黄通利;出现对称性结节红斑者,可加紫草、丹皮、广犀角、板蓝根;舌见瘀血点,而脉沉迟者,可加鸡血藤、地龙、南红花、当归尾;妇女带下淋漓不绝者,可加苍术、白术、赤茯苓、茵陈、黄柏、苦参等药。

夫痹证本由湿热所致,而入多不察,往往误以寒湿论治,且多杂风药,而犯“湿家忌汗”之戒。若误认本证为营卫气血不足,施用温补之药,则使邪气闭郁,病情反重。古人指出:“误用辛温,其祸立见,……投柔腻补药,其祸尤酷。”凡患寒湿之痹痛,其阳气必虚,治疗如不兼用扶阳之品,而专驱寒湿之邪,则疗效不显著。然扶阳之品莫过于附子,査仲景治痹之方,率多引用。然附子力大气雄,而有劫阴助热之弊,用时亦必须注意。

《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或桂枝加附子汤,虽驱寒扶阳但有阴药以监附子之刚燥,可免伤阴动血之弊。

夫寒主痛,又主收引。如果寒痹疼甚,肢节强急,难以屈伸,而针灸诸法又不能治愈时可用《金匮》之乌头汤,每收意助之功效。

寒痹、热痹,日久不解,则必“久病入络”,血脉瘀滞,肢节疼痛顽固不解,舌色暗紫,或见瘀斑,脉来迟涩,夜痛为重。则应通脉活络,行血化瘀为主。用自拟活命化瘀汤。药物有:

金银花12g、赤芍12g、当归尾12g、川芎10g、丹参10g、陈皮10g、枳壳10g、花粉10g、乳香10g、没药10g、炒山甲珠10g。

凡见膝关节或手臂关节疼痛而红肿比较突出的,可兼服犀黄丸,效果更为理想。

总之,治痹证首先应分清寒热,从目前临证统计来看,湿热比寒湿为多。治热痹以吴鞠通的加减木防己汤为主;治寒痹要以张仲景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或桂枝附子汤为主。如果发生血脉痹阻,瘀滞不利,就要采用活血通络之法治疗。邪留关节,聚而为痛的,兼服犀黄丸方能奏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症卷》
2
本条ID:15186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