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体会

名医简介

朱良春(1917〜),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

处方:

紫河车60g、红参须60g、炙地鳖虫60g、炮甲片60g、参三七60g、片姜黄60g、广郁金60g、生鸡内金60g。

共研为细粉末,水泛为丸。每服3g,1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或以汤药送服。1个月为一疗程。

适应范围:

早期肝硬化肝功损害,肝脾肿大,或仅肝肿大,胁痛定点不移,伴见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等症。

肝硬化虽属病由肝起,却是一种影响全身的错综复杂的慢性病变,在整个病情演变过程中,多影响到脏腑之间的功能紊乱,表现为虚实交错的病机。为了探讨本病的治疗规律,除肝血郁滞瘀结为癥的基本型外,另分下列四种证型施治。

1.肝郁脾虚:重在疏肝益脾,扶正消癥。肝失疏泄,气血痹阻,脾运不健,生化乏源。其症肝脾肿大或仅有肝肿大,质地Ⅰ度,按之则痛,胃纳减少,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面浮而色晦黄,入暮足胫微肿,舌色暗红不泽,舌体较胖或边有齿印,脉象虚弦,重按无力。治用疏肝益脾,活血消癥。复肝丸配合逍遥散、异功散、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柴胡、当归、白芍、党参、黄芪、白术、丹参、炙甘草、广郁金、广陈皮、茯苓等。

肝郁脾湿,久结不解,正气尚实,湿遏中焦,邪从火化,急当清肝利胆,通腑泄浊,而湿火之邪得泄,继用复肝丸以治其本,获得肝肿消减之良效。

2.脾肾阳虚:法宜温补脾肾,益气化瘀。气血瘀滞,肝脾久伤,由脾及肾,损及肾阳。其症脾肿大较肝肿大为甚,恶寒怯冷,腰膝酸软,面黄无华,精神萎顿,饮食少思,腹胀便溏,舌淡胖嫩或淡紫,脉多弦而细。治用温补脾肾,益气化瘀。以复肝丸为主,配合景岳右归丸、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熟附片、肉桂、鹿角胶(或鹿角片)、菟丝子、仙灵脾、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3.邪毒久羁,肝血亡耗,肾阴损伤,热瘀脉络:其治宜滋养肝肾,凉经宁络。待虚热已清,脉舌无大热,则伍用复肝丸。

4.肝郁脾虚,久结不解,正气尚实,湿遏中焦,邪从火化,当通利肝胆,通腑泻浊,俾湿火之邪得泄,继用复肝丸以治其本。初投清滋宁络,继用扶正化瘀,得获佳效。临床所见之阴虚夹瘀型,其机制颇为复杂,往往是趋向恶化之征兆,必须提高警惕,随证施治,阻断病势之发展。

肝郁血瘀的产生,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根据肝硬化虚中挟实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拟订复肝丸益气活血,化瘀消癥。方取紫河车大补精血,红参须益气通络,两味用以扶正;参三七活血止血、散瘀定痛;地鳖虫破血消癥,和营通络;更加郁金、姜黄疏利肝胆,理气活血;生鸡内金、炮甲片磨积消滞,软坚散结。全方着眼于肝血阻滞,瘀凝脉络的主要病机,着手于扶正祛邪、消补兼施的治疗原则,又以丸药小剂量常服之法,补不壅中,攻不伤正,以冀癥积潜移默消,促使肝实质的改善和恢复。通过临床实践,疗效尚能满意。虽然观察病例不多,但颇有进一步探索的价值。

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表现为麝、锌浊度增高,血清白蛋白改变者,一般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用复肝丸配合益脾疏肝方药,多数患者在1〜2个疗程后,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亦随之好转。脾肾阳虚型,以温补脾肾方药与复肝丸同时并进,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使肝脏实质病变的改善,有相得益彰之妙。但疗程较长,不能急于求功。肝肾阴虚型,除阴虚阳亢,营热伤络,临床表现郁热并著者,治宜养阴解郁,凉营宁络为主,暂时停服复肝丸外,一般可以配合滋阴柔肝解毒煎剂,汤丸并进,对于控制“脾亢”,纠正血清白球蛋白的倒置有一定作用,而未见助阳伤阴、攻邪伤正之弊。至于肝胆湿热证型,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时,复肝丸则不宜早用,否则,往往出现烦热不寐的反应,如复查肝功、转氨酶亦可续见上升,故用之宜慎。

通过对复肝丸的临床观察,初步认为,只要重视肝硬化病理改变的特点,从化瘀消癥着眼,扶正祛邪着手,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7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