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岑鹤龄(1920〜),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肝阴不足为病机之本,要在酸甘化阴
慢性肝炎病位在肝,其基本的病因、病理为肝的阴阳失调,具体表现为阴虚阳亢。肝脏体阴而用阳,以阴为体,以阳为用,病态时多为阳气有余,阴血不足;有余者示阳(气)之亢盛,不足者示阴(血)之虚损。
肝的阴虚表现为肝阴的虚损,二为肝血之不足。由于肝阴不能制约肝阳,才使肝阳亢盛起来,所以慢性肝炎的病因、病理的主要矛盾还是在于阴虚——肝阴的虚损。
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是肝阴虚损,所以补养肝阴是扶正祛邪,调整、恢复脏腑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正治之法。肝肾同源,故临证多用滋补肝肾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补肝肾阴虚之不足,为治疗慢性肝炎的主要治疗原则。30年前,曾制以养肝阴为主的“三子养肝汤”(女贞子、楮实子、五味子、白蒺藜、熟枣仁、首乌)对400例无黄疸型肝炎作疗效观察(并曾总结报道于《广东中医》),资料表明养肝为主方药治疗肝炎,以降絮浊的疗效最佳,有效率达80%以上,胁痛及其他症状亦有明显的改善。
关于补养肝阴,以酸补肝为常用之法,此法是从《内经》“肝欲酸”和《金匮》“夫肝之病,补用酸”中得到启发而使用的酸敛补肝之品,如熟枣仁、山萸肉、金樱子、五味子、杞子、首乌、熟地、女贞子、岗稔根、旱莲草、柏子仁、桑椹子、山楂、乌梅、菟丝子、金樱子等,这类药物是治疗慢性肝炎的主要药物,能使肝虚症状减轻以致消失,对肝阳亢盛,肝气郁结亦有良好效果,对肝功能的絮浊试验异常往往能得到较快的改善,疗效颇为满意。降转氨酶则用乌梅,量在15g以上为好;常用补肝阴药物中以熟枣仁最为主要,且用量要大,不应小于30g,一般可用至45g;其次为金撄子、女贞子、首乌等。
补肝须和血。肝主藏血,慢性肝炎患病日久,耗伤肝血,所以养肝阴同时要和血。临床不少慢性肝炎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肝血虚的表现,可通过补肝和血获得改善。和血药有当归、白芍、阿胶、鸡血藤、桑椹子等。常用当归和血,由于当归性温,故当归须与白芍配伍,且应加重芍药之量,以其酸敛以制约当归之温性,故当归用量可至12〜15g。阿胶是养阴补血的要药,在消化功能好时尤应使用。
扶脾为治肝之重要环节
《内经》有“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及厥阴应“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论,故慢性肝炎每当出现肝气亢盛,木盛侮脾时,其脾气必虚,此时必须扶脾抑木,以制过盛之肝气。倘脾气衰败,纵有灵丹妙药,亦难起沉疴。补脾药有北芪、党参、白术、山药、扁豆、云苓等,此类药能健运中土。临床喜用北芪、党参、白术因其能改善机体蛋白代谢,对提高血浆白蛋白较为有效,在慢性肝炎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可使用。
久病入络,宜早用活络久病入络,血瘀络阻是肝病发展的必然转化。故临床上除用补肝法外还须注意慢性肝炎与血瘀的关系,即使无明显血瘀见症,亦可在补肝健脾方内酌加活血化瘀之品;而并非到上述血瘀证完全显露才用去瘀通络之法。软坚化瘀药有田七、鳖甲、赤芍、丹参、丹皮、穿山甲等。因田七、鳖甲、赤芍三药,攻邪不伤正,临证尤喜用之。由于慢性肝炎体质较差,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不宜攻伐太过,三棱、莪术、土鳖等破气耗血之品尤当慎用。
早年曾用纯养阴之法用治早期无黄疸型肝炎收到较好的疗效。后来考虑到转为慢性肝炎时病机复杂,除肝阴虚损外还可因久病伤脾和久病入络而形成虚实并见的病证。故又自拟扶虚化瘀汤,以补肝阴,扶脾土,活血化瘀为法。选用:
消化不良,胃纳欠佳加山楂肉、乌梅;肝脾痞块,胁下刺痛加山甲、丹参;黄疸加茜草根、山萸肉、大黄;出血加旱莲草、茜草根;防癌变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
此方长期服用,疗效满意,个别患者初期偶有转氨酶轻度上升的现象,但继续服用两个月后便可回降,且临床症状消失较快。
根据多年临床观察,服用食醋可增强疗效,每日3次(饭后服),每次1汤匙(约10ml)可有助于降低转氨酶。亦属以酸补肝之法。
肝气郁结较显著者亦可配用一些疏肝解郁药物,用丹参、郁金、川朴花、素馨花、槟榔花、合欢花、苦楝子、麦芽、白芍、佛手等药较为恰当。临床体会,慢性肝炎胁痛多因肝阴不足而致,故治疗时不用柴胡、青皮之疏泄,也不用香附、木香之辛燥。而多选用花类药物,临床效果较佳。丹参是治疗慢性肝炎较理想的药物,此药既可解郁,又能消坚散瘀,并有养血安神之功效,用量可至30g。
在一些慢性肝炎患者中,时有湿热蕴阻,此时亦可选用一些清热利湿药配合治疗,如绵茵陈、车前草、旱莲草等,疗效较佳。临床观察有降转氨酶作用,旱莲草除能清热利湿还能养肝肾之阴,凉血止血。选用这类药时不宜过用苦寒(如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更不宜多用或久用,虑其苦寒伤阴。
肝火太盛,可配用凉肝药物,如夏枯草、菊花、象牙丝、白芍、糯稻根、白蒺藜、珍珠草等能清解肝热,这类药物性味甘凉不伤脾胃正气,对肝热者尤为适用。
总之,慢性肝炎久病属虚,治疗上以养肝阴为根本,佐以扶脾祛瘀。补养肝肾之阴是治疗的基础,临床上虽不能马上见效,但要坚持用药,缓缓调理,万不可急于求成,特别需要巩固疗效,为防复发尤须固本。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免犯虚虚之戒。即在使用各种治法当中,须防伤阴之弊,一不可过于苦寒,二不可过于辛燥。
(冯维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