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疸退黄汤与疏肝理脾汤

名医简介

熊寥笙(1905〜),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

黄疸因湿热内蕴为患,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为主”。治黄大法,主要不外汗、下、清、利、温五种,如能按表里先后灵活运用,自有得心应手之妙。

阳黄治法:有表证,治宜散热利湿,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里湿热证,法宜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如甘露消毒丹;湿热瘀里之阳明里实证,法宜清热利湿,微利大便,如茵陈蒿汤。此三法,一散、一清、一下,为治阳明热盛发黄之法。

阴黄治法:太阴湿盛发黄证,法宜通阳利湿,如茵陈五苓散;中阳不足,或过用寒凉药物而成之阴黄证,法宜温阳化湿,如五苓散加干姜、茵陈,甚者可用茵陈理中汤。但若肢厥脉迟,可用茵陈四逆汤。此二法为治阴黄之法。

急黄治法:法宜清热、解毒、凉血,如犀角地黄汤。重者神昏谵语,加用安宫牛黄丸。

黄疸调理善后治法:法宜调和脾胃,不思饮食,舌苔不化,小柴胡汤;胁痛胸闷,神疲少食,逍遥散;体倦乏力,消化力差,五味异功散。

黄疸久不愈,肝脾肿大治法:法宜活血化坚,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加减化裁。

证候既已辨明,选方亦属重要。方依法立,药随病变。上举各方,为治疗黄疸之常用方剂,如能灵活掌握,不难解决治黄问题。惟遣方用药时,医者务须匠心独运,灵机化裁,或一方单行,或复方兼施,方外有方,法外有法,不能执一而不知权,守成而不知变。故同一方剂,甲医用之有效,乙医用之不灵,此无它,病是变的,方是板的,如不因人、因时、因地,随症加减化裁,生搬硬套,是不能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兹将个人六十年之经验方两个,作一简介,以备参考。

利疾退黄汤

茵陈30g、金钱草60g、山栀子12g、玉米须30g、板蓝根30g、川郁金12g、败酱草15g。

功能:清热,退黄,除湿,利胆疏肝,恢复肝功。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适应症:一身面目俱黄如橘子色,小便黄赤,发热或恶寒,口干口渴,胸脘满闷,右胁隐痛,甚则压痛,胃纳差,厌油腻,舌红苔黄,六脉弦数。

加减法:热偏重,便秘腹满,加生大黄9g;胁痛加延胡索9g,醋炒研末吞,每次3g;衄血加白茅根30g。

湿偏重,身倦头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六脉濡缓,去山栀子,加孩仁30g,广藿香9g,白茯苓15g。

经云:“湿热相交,民病苦疸”。故治黄疸以清热利湿为主。本方以茵陈为君,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利湿,为退黄药首选,兼能清血中毒素;金钱草性寒,利胆清热,退黄解毒,佐茵陈以加强退黄之力;玉米须甘平,功能退黄利水,三者合用,力量倍增,善能促进胆汁之分泌,加快退黄作用。败酱草苦寒,清热解毒,活血行瘀,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防止变性,能降酶降絮,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板蓝根苦寒,清热解毒,栀子苦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郁金苦寒,理气解郁,活血镇痛,共奏理气活血,清热解毒之效。黄疸型肝炎,为湿热相蒸,胆失疏泄,肝失条达,脾胃失其输化所致。治法关键在于清热除湿,利胆疏肝,故本方名曰利胆退黄汤。

疏肝理脾汤

柴胡9g、制香附9g、制何首乌12g、炒丹参12g、纹党参12g、白术12g、三七粉3g、炒泽泻9g。

功能:疏肝理脾,调气活血,软坚通络,恢复肝功。

主治:无黄型肝炎。肝炎病程已久,黄疸已退,肝功不正常。

适应症:肝气郁结,脾虚食减,神倦乏力,胸脘痞闷,胁痛,四肢软弱,性情急躁,肝脾肿大,大便稀溏,小便短小,色微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加减法:本方为治肝炎久久不愈,肝功不正常之基础方。临床应用,必须结合具体病情加减施用。如湿热未尽,仍宜加茵陈、玉米须、泽泻等以利湿清热;如阴虚内热,舌红无苔,以银柴胡易柴胡,加麦冬、玄参、石斛等以育阴;如食滞不化,宜加鸡内金、麦芽、谷芽等以和中化滞。

柴胡性苦平,疏肝解郁为君,佐香附之辛平以理气镇痛。党参甘温,补中益气,白术甘温,健脾理中,共为臣药。“治肝之病,必先实脾”,故以参术为臣。何首乌性味苦温,擅长补肝血,丹参苦寒,活血祛瘀,善治肝郁胁痛,三七味苦性温,止血化瘀,消肿镇痛,并能软肝强心,三味合用,既补且攻,补不助邪,攻不伤正,此为善治。泽泻苦寒,利水济阴,佐参、术一补一泻,一开一合,相反相成,共奏补脾而不滞肝之效。肝病迁延日久不愈,肝郁脾虚,虚实互陈,必须攻补兼施,肝脾同治,故本方名曰疏肝理脾汤,亦治求其本之意。

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肝胆又能疏达脾胃,故四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脾虚则生湿,故曰“黄疸病以湿得之”,利湿必须健脾,是为治本。胆失疏泄,肝郁为火,必须利胆疏肝。湿热久则化热,利湿必须清热。如脾阳虚,则湿从寒化,除湿又必须温阳。在整个黄疸病变过程中,其间治肝治胆,治胃治脾,或清热、或利湿、或理气、或活血,先后缓急,各有攸分,医者务须掌握分寸,不失机宜,如不从整体观念着眼,孤立地或治肝,或治胆,而置脾胃于不顾,是不够全面的。上述两方,“利胆退黄汤”,着重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治在胆胃,为热证实证;“疏肝理脾汤”,着重疏肝理脾,调气活血,治在肝脾,为正虚邪实证。前方清热而不伤正,利湿而不损津,后方理气而不破气,活血而不耗血,照顾整体,较为全面。如能灵活掌握此两方而随证加减化裁,则执简驭繁,由博返约,乃治疸一大助也。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6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