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热熏蒸湿浊遏,凉营祛湿犀泽方

名医简介

颜德馨(1920〜),上海铁道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常遵循“湿温”“温疫”等温病的传变规律辨证论治。其理论依据为:肝炎病毒由外而入,临床表现具有湿、热等六淫的致病的特点;肝炎初期,多兼恶寒、发热等卫分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则相继出现气分、营分、血分证候;本病有较强的传染性,符合“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之说。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久不愈,故病机多为湿热侵淫营血,胶结不化,缠绵腻滞。这类患者常表现为低热绵绵,面色晦黄,巩膜混浊,神疲乏力,心烦易怒,口苦而粘,齿龈出血,鱼际红斑隐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胁肋胀痛或刺痛,小溲黄赤,脉濡数或弦数,舌紫绛苔黄白腻。若从气分论治,投以疏肝、清气、祛湿、解毒等法,虽亦有效果,但疗程长,且病情易于反复。

《王孟英医案》载1例身热发黄案,阅后颇有启迪:“吴某劳伤之后,发热身黄,孟英察脉濡数,是湿热重症,故初起即黄,亟予清解,大便渐溏,小溲甚赤,湿热已得下行,其热即减。辍药七八日后复热,谵语,昏聋,抽痉,遗溺,孟英视之,湿热之邪扰营矣,投元参、犀角、菖蒲、连翘、竹茹、竹叶、银花、石膏泄卫清营之法,佐牛黄丸、紫雪丹而瘳。”这里,王氏既揭示湿热扰营可致发热身黄,又提出了清营泄卫的治疗方法。后读余师愚《疫疹一得》:“淫热熏蒸,湿浊壅遏,则周身发黄,宜本方(清瘟败毒散)增石膏、栀子,加茵陈、滑石、猪苓、泽泻、木通”,从中进一步悟出采用清营泄热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路。

经过多年经床实践,自拟犀泽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犀泽汤组成如下。

广犀角3g、泽兰15g、苍术9g、四川金钱草30g、土茯苓30g、平地木30g、败酱草15g。

方中以广犀角、泽兰、苍术清营解毒,泄热祛湿为主,配以四川金钱草、土茯苓、平地木以祛湿解毒,败酱草以清营凉血。诸药同用,有清营泄热,祛湿解毒开郁通络的功效。倘若湿热胶结,气、营分同病,见脘、腹、胁肋胀痛,恶心呕吐者,可加沉香曲、川楝子;大腹胁刺痛,牙龈出血,舌质紫气者,宜加丹参、桃仁、郁金、红花、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等通络之药;湿甚于热,以神疲肢重,不思饮食,小溲混浊,大便溏而不畅为主者,配以藿香、佩兰、猪苓、茯苓、生苡仁、泽泻、木通等化湿利水之类;热甚于湿,以发热不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齿龈出血鲜红,大便干结为主者,加入银花、黑山栀、夏枯草、蒲公英、连翘等辛凉泄热之类,热毒甚者则选用白花蛇舌草、龙葵、蜀羊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之类。

犀泽汤中的广犀角、苍术2味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有特殊作用。《本草纲目》谓:“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度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可见犀角不仅能凉血以止血,且能人胃以解毒。在实践中体会到犀角对乙型肝炎的谷丙转氨酶长期不降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多有弋获。

苍术性温,味辛苦,功能发汗透热,祛湿解郁,治疗湿温证可一举二得。湿温证忌用辛温发汗,然苍术发汗,不似麻桂之猛,故无汗出太过之弊,且能祛湿宽中,芳香解郁,诚如先贤恽铁樵先生所言:“茅术温燥,能发汗,能化湿,为湿温要药”。临床常将其用于乙型肝炎属湿浊胶结难化者,疗效明显。广犀角与苍术同用,燥湿而无助火之弊,凉营而寒凝之虑,最擅长于搜剔营血分的湿热之邪,对于某些缠绵难愈的慢性乙型肝炎,经辨证为湿热蕴结营血的患者,常可收到意想不到之效。

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用犀泽汤治疗,病情好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停药后旋即病情反复,回顾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有“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之谓,启示用犀泽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情初愈,湿热清而未尽时,不可骤然停药,以免死灰复燃。因此在临床上常嘱患者在疾病初愈后继续服药1〜2月,或以犀泽汤化裁,改制成丸剂服用,以巩固疗效。

例1朱某,男,24岁,工人。1975年3月2日初诊。

患者于1974年初起感乏力,食差。査肝肋下2cm,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47u,麝浊12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先后服用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绛矾丸以及五味子、垂盆草、满天星等单方,皆无疗效。症见面色灰暗,神萎纳呆,胁痛心烦,口干不欲饮,小溲黄赤,脉细弦,苔薄白,舌尖红绛。湿热蕴于营分,治宜清营化湿。方药:广犀角4.5g、泽兰60g、苍术45g、平地木60g、败酱草60g、银花60g、北沙参60g、夏枯草60g、白术60g、白芍60g、蒲公英60g、苡仁60g、天花粉60g、丹参6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g,1日3次。

服药两月后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0u,麝浊6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而停药,1月后因劳累过度引致肝病复发,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45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再以上方服用1月,肝功能又复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体征和症状次第消失。嘱上方丸剂继续服1月善后,以巩固疗效,随访10年,病情未发。

例2李某,男,40岁,干部,1976年8月7日初诊。患者于1975年春因肝肿大作肝功能检査,发现谷丙转氨酶382u,麝浊16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多次住院治疗,未见显效。症见颜面红斑累累,神萎,头晕,口苦,心烦,右胁隐痛不已,腹胀有形,溲赤便秘。左脉弦数,右脉滑数,舌青紫,苔黄腻,中部灰黄,湿热毒邪深入营分,治宜清热解毒,凉营化湿。方拟:

广犀角粉(吞)3g、苍术9g、泽兰15g、土茯苓30g、四川金钱草30g、平地木30g、败酱草15g、沉香粉(吞)1.5g、生苡仁9g、桃仁12g、大腹皮12g、红花9g、赤芍9g。

上方服用2月余,复査肝功:谷丙转氨酶40u,麝浊6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嘱继续服药1月,以后多次复查肝功均正常,随访多年,疗效巩固。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6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