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痹治疗硬皮病

名医简介

徐宜厚(1940〜),武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硬皮病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2种类型。局限性硬皮病可使部分皮肤硬化,进而影响关节运动,无内脏损害。系统性硬皮病,可使全身大部分皮肤硬化,并伴有内脏器官病变。在系统性硬皮病中,按其皮损发生、发展及全身症状,又分为两种:一是肢端硬皮病,二是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此型病情重,呈进行性。

硬皮病与中医的痹证相近。明代的秦景明《症因脉治》有云:“邪在肺烦满喘呕,逆气上冲,右肋刺痛;邪在心脉闭不通,心下鼓暴,嗌干善噫,心下痛;邪在肾腰痛,小便时时变色;邪在脾四肢怠惰,大便时泻,不能饮食;邪在肠气窒小腹,中气喘争,时发殆泄;邪在胃食人即痛,不得下咽,或时作呕。”上述脉症的描述基本符合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属阳虚血瘀,因而用温阳通痹法常可收效。应用本法的辨证指标是:主观症状:怕冷,心慌,气短,神疲乏力,食少,双目干涩,皮肤发痒,性欲减退,月经不调,腹泻每日2〜3次,呈清稀状乃至完谷不化。客观体征:

面色㿠白,肤色灰黯,皮肤轻度甲错,舌质淡呈龟裂状,苔薄白,脉象沉细,尺部尤沉。治宜温阳通痹,方用温阳通痹汤。药用:

黄芪12〜15g、山药12〜15g、赤芍12〜15g、党参9〜12g、当归9〜12g、丹参9〜12g、茯苓9〜12g、白术6〜9g、陈皮6〜9g、制川草乌6〜9g、桂枝6~9g、路路通9g、炙甘草9g。

脾阳虚加炮姜、姜半夏、广木香、砂仁;肾阳虚加制附片、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鹿角片(胶)、淡苁蓉;肢端冰冷、青紫加细辛、鸡血藤、红藤;皮肤硬化加甲珠、皂刺、川芎;溃疡不敛加白蔹、赤小豆。

曾治硬皮病患者8例,坚持服药多则280剂,少则84剂,平均159.2剂。结果近期治愈3例,显效5例,未发现恶化病例。

雷某,女,42岁。1979年6月1日初诊。

自1974年冬天起,始觉皮肤麻木紧张,继而如绳所缚,曾在院外确诊为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予激素、维生素等药治疗,病情略有控制,停药后又明显加重。检查:颜面皮肤光亮,如蜡所涂,口张不大,舌体活动受阻,鼻翼缩小变尖,表情淡漠,躯干和四肢皮肤硬化,难以用手捏起,指端冰冷,伸屈不利。平素特别怕冷,经常气短乏力,性欲淡漠,指端冰冷,冬天更重,大便清稀,偶有完谷不化,每天2〜3次,舌质淡白,少苔,脉沉细,双尺尤沉伏。证属脾肾阳虚,气血亏损,亟宜甘温扶阳,佐以通痹法。处方:

黄芪15g、党参12g、鹿角片12g、干地黄12g、丹参12g、茯苓12g、当归9g、赤芍9g、白术9g、路路通9g、桂枝6g、制川草乌6g。

水煎服,每日1剂。

守上方增减调治3个月后,全身皮肤柔软,紧张感完全消失,损害区有毳毛生长和汗出现象。后坚持每周服药5剂,前后经10个月的治疗,皮肤和内脏诸症俱见显著改善,已能上班工作。

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应属于中医的虚劳及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先起于皮毛(肺),后病及骨(肾),即从上损及于下的一种虚损证。故治疗要以调治脾肾为主,活血通痹为辅,在通痹中尤要重视疏通孙络之瘀痹。因本病后期病及脾肾,故补脾补肾是治疗本病之根本大法。但在具体运用中,既应不足者补之以温,又要寓驱邪于补正之中,使之邪去而正不伤,方为顾全之法。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
2
本条ID:15119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