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姜树荆(1920〜),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硬皮病临床上分为系统性和局限性2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本病的发生因素有脾肾阳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若寒邪乘虚侵袭,凝结于腠理,进而经络痹阻,气血不通,导致营卫不和,腠理失养所致。又因病程迁延,邪可循经入脏,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更加重其皮肤损害。由此可见,病机的要点在于寒凝腠理,经络痹阻和脏腑失调三方面。这是病情由轻到重的三个过程,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又互相转化,不能截然分开。
正气不足为本,皮肤硬化萎缩为标。前者属虚,后者属实,故本病为一本虚标实之证。根据扶正祛邪的原则,应采用温经解肌,活血通络,益气养血之法予以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机转化,将其归纳为以下两期四型辨证施治。
一、寒凝腠理,脾肾阳虚
畏寒肢冷,关节疼痛,腰部酸痛,性欲减退,齿摇发落,食纳减退,口不渴,大便稀。局部表现为:眼睑、面部及手背发紧肿胀,握拳不紧,局部坚硬,皮肤多呈粉红色或黑白相兼。舌体胀大或胖嫩,质淡暗,苔灰滞无泽,脉沉细濡。治宜温肾散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药用阳和汤加味:
另服回阳通脉汤1号:
二、寒侵络脉,肺卫不宣
低热恶寒,身痛肌痛,或有咳嗽、痰稀、口不渴、大便软。皮肤局限性或弥漫性发硬,具蜡样光泽,甚至萎缩紧贴于深层组织之上。关节活动障碍,张口困难,皮色暗褐,毛发脱落,无汗或多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治宜解肌散寒,宣肺利湿,通络化瘀。药用荆防败毒散加味:
虚甚者酌加党参、熟地、白芍各15g;有热象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各15g;瘙痒者加白鲜皮15g,白蒺藜10g。
三、寒热错杂,肝郁血瘀
情绪易于激动,女性患者多有月经不调或恶心呕吐,齿龈出血,便溏,完谷不化,或时稀时干。局部表现除同2型外,尚有局部发白、发紫、发凉、灼热、瘙痒及雷诺氏现象。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治宜舒肝解郁,健脾和胃,通络化瘀。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味:
四、气血双虚,脉络痹阻
疲乏无力,食纳减退,体重减轻,肌肉疼痛,心慌、气短,头昏,肢体麻凉。局部症状:皮损或轻或重,颜色瘀暗,四末发凉,舌淡暗,苔薄,脉细弱。治宜气血双补,通络化瘀。药用逐痛汤加味:
急性发作期
在四型中均可能有急性发作,常因累及内脏出现咳嗽气短,心慌心跳,黄疸,眩晕等症;也可因寒邪郁久化热或经络痹阻,气血俱闭而发生指、趾端湿性或干性坏死,低热,齿龈出血,舌红脉数等证。治宜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舒肝理气。药用1号苏脉饮:
鉴于病机为寒凝腠理,经络痹阻,脏腑失调,治疗则着眼于寒凝。寒凝既成,解其病损绝非一日之功,用药也殊难短期见效。因此,应用本文方药治疗,疗程应定为半年至1年为宜,方可最后确定疗效。
徐某,女,28岁,工人。
1964年夏发现左上臂外侧皮肤有指甲大黄褐色皮损,不痛不痒,未进行治疗。1967年蔓延至两上臂之内外侧,局部稍硬。在某医院检查,病理诊断为“硬皮病”,曾用油剂青霉素、胎盘组织液等治疗。1970年就诊时,有畏寒肢冷、关节疼痛,两上肢、左季肋区及两下肢内侧均有片状责褐色皮损,发硬,舌淡暗,苔白腻,脉沉。予阳和汤加味服用1年余,病情渐好转。1973年怀孕期间,病情尚稳定,产后1月余,症状复加重,身疼肌痛,原病损部位皮肤发硬,无汗瘙痒,面部有紧束瘳,皮肤由粉红转为暗褐,右手指被动屈曲,不能伸展。即予荆防败毒散加味内服约半年,皮肤变软,皮色减退,汗出不痒,手指活动好转。后改服丹栀逍遥散加味等。于1975年再次孕产,病变未见复发。1年后复査,病理报告为“硬皮病治后显著进步”,现躯体、面部皮损已恢复正常。
(张秉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