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钱远铭(1923〜),湖北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近几年,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对难治性肾炎的研究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本病系一涉及肾脏实质的疾病,加以病势缓慢,病程漫长,病情顽固,疗效难于一时建立,往往在治疗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不切合实际之现象。或操之过急,或中西药物杂投,或药不守方,朝令夕改,驯至轻者变重,重者益重,致成不治之坏症。余于此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中特别是教训方面,提出以供参考。
一是在消肿问题上,余曾作过许多探索性治疗。以攻而言,诸如卢氏丸、消水丸、鲤鱼汤、千金子胶囊、猫眼草、舟车丸等,虽有时可以取快一时,但随手则肿复如初;以补而言,诸如济生肾气丸、黄芪糯米粥、荞麦皂丸等,往往药不绝口而浮肿依然。盖本病旷日持久,涉及脾肾根本,虚实相因,标本交错,纯用攻法则有碍于本虚,纯用补法则有碍于邪实,治疗大法,绝不可寻求极端,以求速效。只宜淡渗健脾,缓以图治,用胃苓汤合五皮饮,加前仁、虎杖之属,坚持服药,则尿量可以逐渐加多,浮肿可以逐渐消退,切勿以本方平易而忽之。
二是本病因长期水肿,大量蛋白和红细胞从小便中丢失,正气日益虚耗,症见面色㿠白,唇舌俱淡,形寒怕冷,脉来沉细而缓,似一派脾肾阳虚之候。但切勿贸然投以辛温通阳之品,如桂附干姜之属以求速效。盖本病日久不愈,阳虽虚而阴亦未尝不损。虽有以上多种阳虚见证,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的小便大都黄浊短赤,为阴虚见证。若投桂附干姜燥烈之品,反见尿量愈来愈少,尿色愈见其浊。余于此证,每用菟丝子、补骨脂、巴戟、仙茅、仙灵脾等甘温益肾之剂,取其温而不燥,加入淡渗健脾之属;或在胃苓汤基础上酌加上述药物,久服自可建立殊功。至若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在大队滋阴药中加入小量桂附者,又当别论。
三是关于下法消肿问题,前人多有应用。相传余邻县通山有专消各种水肿臌胀者,周围求治者甚众。服其药后数小时后即可出现大便泻水十余次,肿势大消,当即见效。然方药秘而不传,索价甚高。我县有一好事者,通过多方探索,侦得其方,乃舟车神佑丸也。于是以舟车丸治水肿者一时盛行。余青年行医,亦曾试用多例,颇能见效。但大多只求一时之快,难建远期效果。解放后在中西医结合条件下,慢性肾炎施用舟车丸多例,疗效亦不满意;对早期体质强壮者,虽能见效一时,但复发后则更难医治。盖本病肾实质性损害为其本,水肿乃为其标,一时性消肿,并不能助肾功能之恢复。徒治其标而不顾基本,总非良策。即以利尿之剂而言亦不宜过投,特别是西药之强制性利尿剂,虽取一时之快,而随消随肿,反复使用,必致肾元虚耗,根本动摇,肾功能每况愈下。其贻患之深,与舟车丸之类殆无二致。利尿伤阴,古有明训,不可不察。古云:不药当中医。余曾遇数例慢性肾炎患者,中西药物遍服,辗转数年,杳无寸效,求治于余。嘱其停药静养,饮食务求清淡,起居适时,排除一切思想障碍,数月之后,病情竟获缓解。韩愈有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其此之谓。
四是关于汗法消肿问题。《内经》早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明训,仲景亦有风水用越婢汤之治法。余于此病,凡出现全身洪肿,下肢一按如泥者,取前人旨意,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饮,麻黄每剂用至15〜20g。其具体煎法:每剂用赤小豆30g,先一日用清水浸泡。另取草药加水煎透,去渣,再加入浸泡之赤小豆,以煎至赤小豆糜烂为度,上下午分2次服下。一般服后尿量可以明显增多,浮肿减退,并无发汗现象。消肿以后,一般能巩固,很少有反跳现象。然此必须注意患者血压正常与否,若血压原本偏高者,麻黄切须慎用。若勉强投服,尿量反见减少,病情加剧。
五是本病后期,有些患者水肿并不明显,甚至全身消瘦,尿量反见增多,但肾功能每况愈下。此为气阴两亏之候,法宜大补气阴,用龟胶、鹿角、枸杞、熟地、菟丝子、山萸肉、黄芪、党参、桑椹子之属,长期投服,或制成药膏或丸药坚持服用,或可收效于万一。盖本病始以水肿见著,日久脾肾两亏,水邪虽退而气阴大伤。症见神疲肢软,头晕失眠,形体消瘦,口干喜饮,夜尿甚多,必以大补气阴为法,积极投服,慎勿丧失信心,贻误病情。余曾治一孙姓患者,某农场职工。青年罹患此病,始以浮肿见著,服中西药物攻下利尿之剂甚多。一年以后,浮肿自行消失,反见全身消瘦,神疲肢软,自汗盗汗,室内平步亦感困难。酚红排泄几等于零。予以大补气阴之剂,病情好转。先后服药半年之久,病情基本恢复,并可参加农业劳动。酚红排泄恢复为35%(2小时),此亦出乎意外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