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每夹杂,存精兼祛粗

名医简介

赵金铎(1916〜1991),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肾脏藏真阴,寓元阳,存精分清浊,司开阖而去粗。故邹澍在《神农本草经疏》的“山药”条下指出:“肾气者,固当留其精而泻其粗也”。

“精”是指肾脏所藏的元阴元阳,属于人体正气的范围;所谓“粗”,是指肾脏排泄的废物,属于邪气的范围。存精,即保养、扶持正气;去粗,即排泄、祛除邪气。这种存精与去粗的动态平衡,使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若在病因的作用下,这种双重作用无论哪一方的失调,或存精不足而正气亏损,或去粗无能而邪气滞留,都可能产生病变。一旦产生病变,往往虚实夹杂。尤其是肾炎一类的疾病,常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或全过程,出现肾阴亏虚与湿热不解并存的情况。肝肾阴亏是存精不足引起的,湿热不解由祛粗无能所导致。

鉴于肾脏的这一生理病理特点,就必须把握好存精与去粗这一对立而统一的矛盾。

对慢性肾炎有肝肾阴虚与湿热互结并见的一类患者,根据存精与去粗的原则,常选用知柏地黄汤与二至丸化裁,酌加败酱草、蒲公英、车前草、白茅根、金钱草等清热利湿之品。湿热过盛者,可去地黄。伴有气血瘀滞者,常配以当归、丹参、赤白芍、泽兰、益母草。瘀重者用桃仁、红花等平和祛瘀之品。若阴损及阳,可加仙灵脾、仙茅、枸杞子、肉苁蓉、鹿角霜等补命门火而不燥之品。伴有湿浊上泛者,合以温胆汤。总宜权衡邪正,存精与去粗恰当,做到祛邪不伤正,清利不伤阴,滋阴不助湿,补阳而不燥。

例1吴某,男,32岁,北京人,1982年10月4日初诊,病历号:120587。

一年前始现腰痛,乏力,腹胀、呕吐,并伴有低热(T37.8℃),烦躁,夜寐不实,不思饮食,便溏,小溲浑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于某医院作CT断层摄影,发现“右肾外形明显缩小”、“白皮质萎缩”、“肾盂显示扩张,功能尚好”、“左肾外形代偿性增大”。腹部平片未发现结石阴影,诊为“右肾盂积水”。经多方中西医治疗效不显,遂前来诊治。初诊时患者诸症同前所述,舌质淡红少津,苔白腻,脉弦数微细。证属肾阴亏虚,下焦湿热。方选知柏地黄汤与二至丸化裁。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杭萸肉9g、怀山药15g、茯苓15g、粉丹皮9g、建泽泻15g、甘草6g、川黄柏9g、知母9g、车前子12g。

6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尿量少,呈酱黄色,低热,恶心,烦躁,夜寐不实,纳谷不香,便溏诸症仍存。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数。此为阴虚湿热,气化不及所致。于上方中加广肉桂3g,再进6剂,清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药后,尿量明显增多,用肉眼观察小便已无沉淀浑浊现象,右腰疼痛减轻,周期延长。食纳增进,无恶心呕吐,余症同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微数。药见效机,宗前方去知母,加赤白芍各9g,再进6剂。

四诊:药后病情趋于稳定,腰痛减轻,尿内无浑浊现象,无恶心呕吐,体温已正常,但夜寐梦多,便干,1〜2日一行,小溲频而略黄。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数。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杭萸肉9g、怀山药15g、云茯苓15g、丹皮9g、泽泻15g、车前子12g、黄柏9g、赤白芍各9g、当归9g、甘草6g。

14剂,水煎服。

五诊:因外出开会,患者延他医诊治,服真武汤5剂后,于11月5日晚卒然腰痛难忍,剧烈呕吐,低热,汗出,唇口焦燥,不欲饮水,便微溏,舌红尖赤,苔白滑,脉弦数。拟于前方去甘草,加枳壳12g,6剂。

六诊:药后病情好转,疼痛未作,饮食、睡眠、二便如常,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再进上方药14剂。

七诊:服上方药半月,病情稳定,续服上方药调理。

该患者为肝肾阴虚,夹湿热下注,此时滋阴则碍湿,清利则伤阴,唯有存精与去粗并行,寓清利于滋养之中,是为得当,故以知柏地黄汤与二至丸化裁。二诊加少量肉桂,乃助其气化,并非补命门真阳,有热因热用之妙。

丹皮清化湿热,当归、陈皮以活血行气,合而祛邪以去粗。故仅三诊而诸症若失。

本院内科肾病组1979年底对5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统计分析表明:百分之百的病例,在其整个病程或病程中的某个特定阶段,都曾出现过湿热见证,如口干、口渴,或渴不多饮,小便黄赤,或浑浊,舌红苔腻,脉象弦滑、滑数、濡数等。综合运用八纲、脏腑、病因相结合的分证方法,以治疗过程中实际应用的理、法、方、药为依据,归纳为肝肾阴虚、湿热停滞、气阴两虚、湿热稽留、肝胆湿滞、阴虚火旺、湿热蕴毒等六个常见证候类型。其中以肝肾阴虚,湿热停滞;气阴两虚,湿热稽留;肝脾不和,湿郁气滞三型病例最为常见。实践证明,以清利湿热为主,分别配合滋补肝肾,益气益阴,调和肝脾等方法,对控制或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或消除尿蛋白,效果比较理想。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2
本条ID:15107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