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郭谦亨(1920〜),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从临床征象来看,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患者病前体质属阴虚,此阴虚为先天禀赋所决定,其或表现为肺阴不足,或表现为胃热阴亏,而其根本则与肾阴——元阴的不足有关。本病病机以阴虚为本,热象为标。治当以滋养肺肾之阴为其主要法则,临床上依此施治,常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病者多为阴虚体质,且多情志不遂,这样既会化火伤阴,又易影响气机的正常升降,而致气血逆行,清浊升降失司。故对消渴(糖尿病)的治疗,更应注重升清降浊,调理气机。
病人患病前常多嗜食肥甘,或恣情纵欲。肥甘酿热,纵欲损精,酿热则伤津,损精则耗气。由此所致之津伤气耗,使病者在早期就易出现阳亢内燥,后期则见阴亏血瘀,下泉失固,故于早期在治本的同时,兼治其标;后期则于益阴之中更需补气固摄而兼消其瘀。并根据未病先防的原则,在早期症见血瘀之象时,即加用活血之药,对缓解病情,避免瘀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很好的作用。
治疗本病,我常用自拟肺肾两滋汤。
处方:
以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在早期常加葛根5〜7g,牛膝3g,升清降浊,这里用葛根而不用升麻,且用量很轻,主要是因其不仅有生津作用,而且可鼓舞胃气,调畅气机,故不宜重用。若胸闷呕逆者,可加瓜蒌皮9g,法半夏5g,竹茹9g;食纳不佳者,加焦山楂12g,鸡内金9g;阴虚较甚者,加制首乌30g,麦冬加至20g,地骨皮加至15g;尿时小腹痛者,川楝子可增至7〜9g,加台乌药2〜3g;久病伤阳者,加红参9g,黑附子6g,菟丝子9g,不用肉桂。在本病的缓解期,我常以基础方加减制成蜜丸,嘱病人久服,从滋养肺肾着手,以治其本。这样对巩固疗效,恢复功能有很大帮助。
总之,对本病的治疗,以滋养肺肾为主要手段,随证而灵活进行加减。一般均可根据气机阻滞情况,适当加入调理之品。如中上焦选加枳实、郁金;中下焦选用川楝子、沉香等,用量宜轻,以3〜6g为宜。理气药的加入,既可调畅气机,在阴柔药中运用,更能畅中醒脾,可免滋腻呆胃之弊,不仅是专为胸腹痞满而用,基本方中用川楝子,即是此意。
另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基础方多甘味药,甘者甜也,甜多含糖。从现代医学要求看,似乎属禁用之列。但是,这些药的成分颇为复杂,往往有双相或多相调节功能。实践证明:生地、山药、麦冬、枸杞子_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之效。因而中医辨治既具体分析,更重全面权衡。人之生理功能,对一切精微物质的新陈代谢,是在自控调节下进行的。若一旦失控,则代谢紊乱。这种失控,不管是“胰源性”还是“内分泌源性”或其他,总由正虚失控而致。辨治虽有热证,但肺肾阴亏则是病本所在。故基本方中之甘味药,是取其甘寒或甘酸滋肺肾以固其本,而调整恢复人体自控能力。且水足而燥热自消,这也正是中医治法特色,不必拘于其中含糖、禁糖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