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金乃时(1925〜),解放军105医院主任医师。近年来宗李东垣法治疗萎缩性胃炎520例,治疗前、后均做胃镜及病理检查,多种免疫测验,血清胃泌素,及部分电镜病理检查,随访4年左右,有效率为96.72%。其中经病理及电镜证实萎缩消失者占18.3%,破除了萎缩性胃炎不可逆的传统说法。
结合临床主要见症,把萎缩性胃炎分为脾胃阳虚证和脾胃阴虚证。
脾胃阳虚主症:胃脘凉痛,腹胀,喜热饮,畏寒,四肢不温,大便溏稀,舌苔白,舌质淡白,脉细或濡。
脾胃阴虚主症:胃脘灼热或灼痛,口干,手足心热,尿黄,大便干结,舌苔黄,舌质光红或红,脉细或细数。其中随机取样91例,按西医A、B分类法与中医辨证加以比较。从统计学上看,脾胃阳虚者,发病部位以体部为主,而脾胃阴虚者,发病部位以窦部为主,这是极有意义的。虽然不能说脾胃阳虚者即等于西医的A型胃炎,脾胃阴虚者也不等于B型胃炎,但可说明中医辨证在病变部位上有其规律性。辨病与辨证结合,既可扬长避短,又可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病,久病多虚,而以虚寒为主。李东垣的温胃汤,恰为主治阴寒凝聚之方,故选此方为本组治疗的主方。原方之人参以党参代之,去姜黄、甘草、益智仁。因萎缩性胃炎均有胃中津液不足,故加用乌梅、山楂、山药,以加重补益脾胃,生津消导作用,为基础方。结合叶天士“养胃阴”法,脾胃阴虚,方中加用黄精、玄参、菟丝子、肉苁蓉以补偏救弊;脾胃阳虚,方中加补骨脂、肉桂、附子以补益脾肾。近代药理学的研究证明,这些补气益肾药物,均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作用,临床实验研究也证明这一点。与李东垣在脾胃论中阐述脾胃气虚下流肝肾,阴得以乘其土位,补火生土,引火归源之意相符合。
化裁方有乌梅、山楂、玄参等甘酸化阴生津,加之温补扶正药物的相辅相成,促进胃泌酸功能的恢复。萎缩性胃炎治疗前均有胃液量减少及低酸或无酸现象,在治疗后恢复或上升,符合“恶燥喜润及湿能滋养于胃”的道理,也证实了李东垣“湿能滋养于胃,胃湿有余,亦当泻湿之太过,胃之不足,惟湿物能滋养”,以及叶天士“胃属燥土,恶燥喜润,胃气得滋,则降纳而能食”的科学性、实用性。
方中砂仁、干姜、肉桂、附子等温中引气降气药物,对改善病状如腹胀各种疼痛、凉痛、灼痛等作用十分明显。在治疗中当胃镜发现有活动性炎症者,多见有心火旺的证候,加用黄连或黄柏5g,症状可很快解除。如有苔厚及脘腹闷胀者,加用厚朴10g,效果也很好。本组病例通过临床观察,均经胃镜定期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结合各种化验指标综合评定,其近期疗效为:萎缩消失者占18.03%,显效者占43.16%,好转占31.52%,无效占3.28%,总有效率为96.72%,脾胃阴虚者与脾胃阳虚者两组对比效果相似。
远期疗效经过3〜4年随访证明,如能间断服药,其病变在疗程结束时未愈者可继续好转,如已痊愈者可达到巩固的目的,反之则有可能恶化或复发。疗程结束后未经服药者,远期可稳定1年左右。通过4年多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及随访观察证明,通过温补扶正,甘酸调理,可以改善胃酸分泌功能,使胃粘膜病变修复,从而治愈慢性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