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王任之(1916〜1988),安徽名医。胃痛一症,历代医家多从肝胃不和、痰瘀湿阻、寒凝食积或中虚气滞、胃阴不足等入手辨治。先师认为该症实多虚少,病因多歧,表现各异。然挈其辨证要领,则胃阳与胃气郁遏是各证候的共同病理基础,而痰聚瘀阻、寒凝热郁、湿滞食积等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故胃痛的治疗要贵在于“通”。他对叶天士“痛则不通”之说至为推崇,指出“通之一法,各有不同。胃痛之通,贵在通阳。实则通而削之,虚则通而补之;寒则通而温之,热则通而清之。”因而临证恒取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枳壳作为基本方,以通胃阳,泄胃浊,使气血调畅,纳运复常,则其痛自已。
若痛之较甚者,加佛手柑、九香虫、甘松、煨川楝子、炒延胡索、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五灵脂等行气活血以止痛;痛连胁肋者,加广郁金、姜黄、炒青皮、绿萼梅、白芍、大麦等畅气疏肝以止痛;痛而胀满者,仿丹溪越鞠丸,加漂苍术、制香附、炒川芎、炒神曲开郁消胀以止痛(莱菔根、陈瓢皮、制厚朴也常用);痛而怕冷喜热饮者,加高良姜、制香附或干姜、荜茇、桂枝温中散寒以止痛;痛而隐隐缠绵不止者,加潞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扁豆、广木香补气益胃以止痛;兼有嗳气呕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沉香曲、降香、刀豆壳、枇杷叶降逆顺气;兼嘈杂泛酸者,取左金丸辛开苦降,加黄连、吴茱萸、娑罗子、瓦楞子、乌贼骨泄肝和胃;兼口苦咽干者,加蒲公英、黄连、竹茹等清泄苦降;兼食滞纳少者,加鸡内金、佩兰、陈皮、谷芽、白蔻仁化食和中;兼阴虚口干者,加乌梅、白芍、石斛、麦冬润胃养阴;有大便溏泻者,加煨诃子、石榴皮、山药以止泻;有便结者多用玄明粉,泻去胃中秽浊郁滞,恢复阳明通降之常。尚有经验断为胃下垂者,往往合用张锡纯之升陷汤,加黄芪、知母、柴胡、升麻益气举陷。
用药之时,先师总是谆谆告诫病者:此病贵在食养,勿暴饮暴食,勿时饥时饱,烟酒辛辣刺激之物宜避,再加持之以恒服药方可彻底治愈。
例1曾某,女,47岁,1985年3月24日诊。1983年在某部队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服中药近百剂,收效不著。刻则胃痛频发,脘胀(食后尤甚),嘈杂,嗳气,便秘。苔薄白腻,脉细弦。胃阳不展,腑失通降,姑以通阳和腑为治:
服上方7剂,胃痛消失,脘胀减而未已,大便畅解。上方减玄明粉、九香虫,加莱菔根、陈瓢皮各12g。续服7剂诸症悉去,宗原法加和胃之品调理以巩固之。
例2谢某,男,62岁,1981年7月12日诊。胃痛迁延经年,近2年来发作频繁,钡餐透视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浅表性胃炎。1981年3月因“消化道出血”曾住院治疗。刻诊:胃脘隐痛,灼辣吞酸,口苦咽干,不思饮食,便结难解。苔薄黄腻,脉濡小数。肝胃郁热挟瘀,腑气乖和,拟予清泄通降为治:
服10剂,再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其后。
(海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