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五证与思路

名医简介

裘笑梅(1911〜),女,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裘氏根据实践,将本病分为气血虚亏、气滞血瘀、冲任不足、阴虚内热和风寒凝结等五个主要类型。

一、气血虚亏

多因脾虚失运,化源不足所致;或因久患慢性病,气血耗损而成;或因堕胎、多产等失血过多,营阴内亏而起。

主症: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眩晕心悸,纳少便溏,四肢不温;以往经行后期,量少色淡,渐至闭止;脉象细软,舌质淡红。

治法与选方:治宜健脾益胃,补养气血。方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患者许某,35岁。闭经13个月,面色苍白,神倦乏力,身形消瘦,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腰酸。病由1962年小产后引起。脉象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诊断为气血虚亏型闭经。治宜补气养血。药用:

炙黄芪12g、丹参12g、鸡血藤12g,炒当归9g、炒党参9g、炒白芍9g、炙鸡内金9g,炒川芎2.4g。

上方随症加减服40剂余后,月经来潮,3天净,色量尚可,后用当归补血丸合香砂六君丸调理,观察3个月,经行正常。

本例闭经由小产引起,结合临床见证显示系气血两亏之象。故用参、芪以健脾益气;归、芍、丹参、川芎、鸡血藤以养血调经;更佐鸡内金以醒胃悦脾。服后月经来潮,续用当归补血丸合香砂六君丸,意在调理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是治本之法。

二、气滞血瘀型

多因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成。

主症:情绪急躁,头晕胁痛,胸闷少食,口苦咽干,嗳气吞酸,乳房作胀,脉象弦细或弦涩,舌苔薄黄。

治法与选方: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方用逍遥散合乌药散加减。

患者艾某,37岁。闭经6个月,少腹作胀,似有痞块攻容,两乳胀痛,纳谷不馨,头晕腰酸,带下颇多。脉来弦涩,舌苔薄黄,质紫红。诊断为气滞血瘀型闭经。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药用:

酒当归9g、酒赤芍9g、大麦芽9g、制香附9g、鸡血藤9g、丹参12g、夏枯草12g、青皮4.5g、川芎4.5g、山楂9g、川楝子9g。

上方加减连服40剂后,月经转正常,量中等色黯,少腹胀痛悉减。再投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药,观察3个月,经行正常。

本例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药用香附、青皮、川芎、川楝子疏肝理气,合当归、赤芍、鸡血藤、丹参活血祛瘀,加夏枯草、山楂软坚消结,药后经水得转正常。

三、冲任不足

先天肾气不足,幼年多病,或房劳过度,或多产伤肾,致冲任两脉亏损,血海空虚,月事不以时下。

主症:面色苍白或灰黯,形寒怯冷,腰脊酸楚,眩晕耳鸣,舌质淡白,脉象沉细或细弱。

治法与选方:治宜温补肾阳,调养冲任。方用右归丸合桂仙汤化裁。

患者于某,38岁。停经1.5年,眩晕腰酸,四肢不温。两脉细弱,舌苔薄白而滑。诊断为冲任不足型闭经。治宜补肾温宫。药用:

淫羊藿9g、仙茅9g、当归9g、苁蓉9g、巴戟天9g、炒赤芍9g、紫石英30g、肉桂末1.2g、炒川芎2.4g、河车大造丸12g。

上方随症加减服约15剂,月经来潮量少。后仍用桂仙汤加味,以巩固疗效。

桂仙汤有温补肾阳、调摄冲任的作用,对冲任虚寒而致的闭经,常获良效。现代医学所称的卵巢功能紊乱引起的闭经,应用桂仙汤,疗效亦较满意。

四、阴虚内热型

常见于多产妇女,或热病之后,或久患宿疾,以致营阴内耗,虚阳偏亢。

主症:身形瘦削,午后潮热,口干咽燥,眩晕腰酸,心悸少寐,舌红绛,苔剥,脉象细数或细弦。

治法与选方:治宜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方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或秦艽鳖甲汤加减。

患者楼某,38岁。闭经5个月,头晕目眩,午后潮热,形瘦神疲,下肢酸软。脉象细数,舌红苔薄。证属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佐以调经。药用:

秦艽9g、知母9g、银柴胡9g、青嵩9g、赤芍9g、牡丹皮9g、丹参12g、地骨皮12g、炙鳖甲15g、炙甘草3g。

上方随症加减服10剂余后,潮热始退,脉数转缓,惟月水未下,形瘦神倦如前。此因久病之躯,气血大耗,血海空虚,经水无源所致。继用归脾汤加减以资化源。药用:

黄芪12g、生地12g、丹参12g、鸡血藤12g,当归9g、酒赤白芍各9g、党参9g、白术9g、茯神9g、广木香3g、炙甘草3g、川芎2.4g、龟鹿二仙膏12g。

上方随症出入连服20剂余,经水转正常,量少,色黯,嘱继服前方调理巩固。

本例经西医诊断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结核”。中医辨证属阴虚内热型闭经。故初用秦艽鳖甲汤加减滋阴清热,服后潮热虽退而经水未下。盖此类病证,患者大都气血俱耗,欲补养气血,必当资其化源,故改用归脾汤化裁,意在温补心脾,气血同顾,气壮则能生血,药后经水得转,获效显然。

五、风寒凝结

经期受寒,或食生冷之物,寒气客于胞门,结于冲任,阻其经络,致经水不行。

主症:神色萎顿,少腹胀痛,腰背酸胀,白带绵下,恶风头痛,苔薄白,脉沉迟或紧。

治法与选方:治宜温经散寒。方用温经汤加减。

患者蔡某,24岁。经期涉水受凉,寒气结于胞门,营血之行艰涩,闭经已4个月,少腹时有胀痛。脉来细涩,舌苔薄白。诊断为风寒凝结型闭经。治宜温经散寒。药用:

桂枝4.5g、艾叶4.5g、苏叶4.5g、炒当归9g、炒赤芍9g、制香附9g、川芎2.4g、吴茱萸1.8g、炒丹参12g。

上方服7剂后经来,继用八珍汤加减以善其后。

本例闭经,因感受风寒,邪气客于胞门而起,故于养血调经药中,加桂枝、艾叶、苏叶之类以祛风散寒,冀其外邪得去,营血通畅,则经水自下。

1.注意调理脾胃:闭经的成因不一,治法各异,临床以气血虚亏型最为常见。辨证推因,大多由于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引起。盖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有伤,内则脏腑失养,外则肌肤失充。在女子,则冲任失调,血海空虚,闭经等证,由是作矣。故对闭经治疗,调理脾胃实为重要的法则。不仅对气血虚亏患者治疗多从补益脾胃立法,而且对其他各型,亦往往随症加入健脾和胃之药。

2.重视舒肝解郁:历代医籍对闭经病因病机的论述,很重视精神因素的影响。如《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济阴纲目》亦云:“人有隐情曲意,难以舒其衷者,则气郁而不畅,不畅则心气不开,脾气不化,水谷日少,不能变化气血以入二阳之血海矣,血海无余,所以不月也。”这更清楚地阐明了情志不舒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是引起闭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肝脏的功能,使肝气条达,也是治疗闭经的重要一环。

3.酌情活血祛瘀:活血祛瘀是治疗闭经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法一般适用于气滞血瘀的实证,但对其他各型,亦可根据病情的演变,酌情应用。如对气血虚亏和冲任不足型患者,可在补养药中,适当加入活血祛瘀药物,所谓“寓攻于补”,疗效可能更佳;或者先行补养,俟正气回复,一般情况改善后,再用活血破瘀药,以催促月经下行,常能应手取效,此即“先补后攻”之法。总之,贵在临证掌握时机,灵活变通。

4.欲孕必先调经:闭经与不孕有密切的关系,对月经不调而引起不孕的治疗,当以调经为主,经调方能受孕。

5.施治务求其本:现代医学所谓“子宫内膜结核”引起的闭经,大多属于阴虚内热、气血耗损之证。治法初以秦艽鳖甲汤之类,以滋阴清热;俟骨蒸潮热退后,继用归脾汤促其生化之源,使血海充盈;再进补肾壮阳之剂,使肾气伸发,冲任受养。如是则阴阳得平,气血恢复,则经水自下矣。否则,滋阴之品用之太过,会使脾胃受伤,肾阳被遏,于是化源更形不足,其病益甚。总之,本病的治疗,应用滋阴清热的方法仅是权宜之计,而温补脾肾,乃是治本之法,必须明确之。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
2
本条ID:1505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