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之治,守机应变

名医简介

蒲辅周(1888〜1975),已故著名中医学家。

麻疹出时有轻重之分,临床必须详察,若此时无其他病,虽感时气发疹,正气能制邪气,则发热和缓,微汗神清,二便调匀,饮食知味,咳嗽流涕,眼泪汪汪,常多喷嚏,眼胞浮肿,经过二三日或四五日,见点于皮肤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此初起之疹,渐次稠密,经过三四日,从头至足出透,收没不快不慢,此为轻证。护理适宜,不药可愈。若感风寒夹食滞,表里交杂,或正气虚不能制邪,轻则影响疹毒透发,重则麻毒内陷。

治法:凡麻疹出至透彻为好,先宣毒发表,使疹毒尽达于肌表。若早用或过用寒凉,冰伏其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疹毒内攻,喘闷难救。若疹已出,热甚不减,为毒邪壅遏,宜清热解毒;若已出透者,余热不净,当用清润之品,但仍不可过用苦寒,以伤胃气;若疹后,须以益气生津养血之品。

麻疹非发热不出,故出疹时必然先发热,无兼病者,其热必和缓,切勿用苦寒退热。若兼风寒,食滞,其热必壮,疹毒郁闭,难出难透,治以宣毒发表汤。有兼杂其他证者随证加减,引加胡荽,兼寒者加麻黄,夏月勿用。食滞加山楂,内热甚加黄芩,初起去竹叶加葱白。

麻疹不透,需查原因,若风寒闭塞,必身热无汗,头痛,呕恶,疹色淡红而黯,宜用升麻葛根汤加苏叶、防风、牛蒡子、川芎升发之。因毒热壅滞者,表里郁闭,必身热,面赤,鼻煽,手足凉,无汗,谵语,烦渴,疹色紫赤暗滞,宜用三黄石膏汤,表里两解之。正气不足,不能驱毒外出者,必面色㿠白,身热微,精神倦怠,疹色不红,宜用人参败毒散扶正达邪。

麻疹见点三日之后,当渐次散没,不疾不徐为正常。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速。或因护理失宜或为风寒所袭,以致毒反内攻,喘急痰涎壅滞,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其方:

薄荷、连翘、荆芥穗、防风、牛蒡子、黄芩、黄连、大青叶、犀角、淡豆豉、芦根、灯心。

煎服。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

胡荽120g,黄酒250g。

同煎至香气出,或置床头,或放于被内蒸发使疹毒外出。

用胡荽酒遍擦周身,此法利小而害大,引起重感于风寒者多。而前法,有利无害,每服疗效满意。但蒸至疹点透出即撤出,勿过蒸发,以伤元气。若当回收而不回收,余热留滞于肌表,其症烦热,口渴,或咽干,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以伤气液,宜柴胡四物汤和之,使气血和畅,疹毒皆除,疹即渐收。方:

白芍、当归、川芎、生地、沙参、柴胡、黄芩、淡竹叶、地骨皮、知母、麦冬、生姜、红枣。

一般的疹毒出透,其热当减。仍大热者,此乃毒盛,热遏于肌表,宜化毒清表汤。其方药:

粉葛根2.1g、薄荷1.5g、地骨皮2.4g、牛蒡子(炒)2.1g、前胡2.1g、连翘2.1g、防风1.5g、黄芩1.5g、黄连1.5g、玄参5.0g、知母2.1g、白木通1.5g、桔梗2.1g、生甘草1.5g、天花粉2.4g、淡竹叶3g。

灯心水煎温服,加犀角0.9g更好。

若疹已散没,而身仍热(即低温)不退者,此余热留滞表里之间,宜用柴胡清热饮。其方药:

柴胡、黄芩、赤芍、生地、麦冬、知母、地骨皮、生甘草、生姜、灯心。

凡出麻疹烦渴者,乃毒热盛也。心为热扰则烦,胃为热灼则渴。未出透时烦渴者,宜用加味升麻葛根汤生津透毒外出;若已出透,烦渴、汗大出,宜用白虎汤或人参白虎汤扶正清热(人参可以沙参代之或与玉竹并用);若疹收后,烦渴者,是气液不足,宜用竹叶石膏汤益气生津,除烦解渴。加味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麦冬、天花粉、竹叶。

水煎服。

麻疹谵妄,是疹毒太盛,热甚神昏。疹未出而谵妄者,是疹毒壅遏,表里皆实,必烦躁无汗,宜用三黄石膏汤表里两解之;若疹已出谵妄者,是毒火过甚,必舌燥唇干,宜用黄连解毒汤,加银花、甘草。大便干结,稍加大黄。麻疹喘急:喘为危候,麻疹尤忌之。若初出疹未透,无汗喘急者,此表实,拂郁其毒,宜用麻杏石甘汤,发之清之。

若疹已出,胸满喘急者,此疹毒内攻,肺气受阻,宜用清气化毒饮,清之、润之、宣之、泄之。若迟延失治,肺叶焦萎,则危重难救。方:

杏仁、前胡、桔梗、瓜蒌仁、连翘、桑皮、黄芩、黄连、玄参、麦冬、生甘草、芦根。

若疹已出,毒热内盛,或稍感冷风凉气,以致毒热壅遏,喘急昏闷,唇紫甲青,乃毒邪入肺危笃之候,急宜开之、泄之、透之,用加味麻杏石甘汤。其方药:

炒麻黄2.4g、生石膏12g、杏仁6g、生甘草1.2g、牛蒡子4.5g、连翘4.5g、黄芩4.5g、象贝母4.5g、薄荷2.4g、桔梗2.4g、犀角2.4g、通草3g、芦根15〜30g。

水煎服。此为提透清化之救急方。

麻疹咳嗽:麻疹发自脾肺,故多咳嗽。若咳嗽甚者,须分初、末治之。初起咳嗽甚者,乃风邪郁肺,宜升麻葛根汤加前胡、桔梗、苏叶、杏仁治之。疹已出透,咳嗽甚者,是肺为火灼,以清金宁嗽汤,清之、润之。方:

瓜蒌仁、浙贝母、橘红、前胡、杏仁、甘草、桑皮、黄连、桔梗、生姜、红枣。

疹后剧咳,舌质红者,病在血分,用童便30ml,蜂蜜1汤勺,甘咸合用,下利时用熟蜜,不下利时用生蜜。舌质淡者,病在气分,用诃子、鸡子白。

喉痛:凡疹毒热甚,上攻咽喉,轻则肿痛,重则汤水难下,最为危急。表邪郁遏,疹毒不能舒发于外,咽喉作痛者,宜用玄参升麻汤。或疹已发于外,里热壅盛,而咽喉作痛者,以凉膈消毒饮治之。玄参升麻汤:

荆芥、防风、升麻、牛蒡子、玄参、生甘草。

水煎服。加僵蚕、射干,见效大速。

凉膈消毒饮:

荆芥穗、连翘、薄荷、黄芩、栀子、生甘草、牛蒡子、芒硝、大黄、灯心。

水煎服。

失音:乃热毒闭塞肺窍,初起失音者,玄参升麻汤治之。疹已发出,失音者,加味凉膈散治之。方:

薄荷、连翘、玄参、栀子、生甘草、桔梗、麦冬、牛蒡子、黄芩。

水煎服。加山豆根更佳。并以儿茶9g,硼砂4.5g,研细末,凉水调,每服3g。疹后音哑,用诃子3枚,煎后入鸡子白同服,此为补肺阴之法。

呕吐:由于火邪内迫,胃气冲逆,宜和中清热,竹茹石膏汤治之。

半夏、茯苓、陈皮、竹茹、石膏、生甘草、生姜

水煎温服。

泄泻:麻疹泄泻,乃火毒移人肠胃,故不可用温热止涩诸剂,用之则病加重。疹初腹泻者,以升麻葛根汤加茯苓、猪苓、泽泻治之。夹食者,加神曲、焦楂。疹已透而泻者,火毒盛也,以黄连解毒汤加茯苓、木通以清之。

麻疹下痢赤白稠粘,因毒热移于大肠,有里急后重者.用清热导滞汤治之,不可轻投止涩之剂,以致肠腐难救。清热导滞汤:

当归、白芍、黄芩、枳壳、厚朴、黄连、槟榔、青皮、山楂、连翘、牛蒡子、生甘草。

麻疹衄血,乃毒热上冲,但衄中有发散之义,毒从外解不须止。如衄血甚者,以血余炭少许吹人鼻内,内服犀角地黄汤凉血解毒,稍加童便兑服,止血更速。

以上诸方乃透治麻疹顺证及转变为逆证的有效方剂。1945年暑天,成都大雨连绵,街巷皆积水,老弱小孩,日夜坐在床上,数十天不敢下地。将近立秋,小孩发烧,麻疹皮下隐伏不透,宣透无功,曾与诸同道为之苦闷,昼夜深思,如何理此疾苦?默思二三日夜,恍然有悟,暑季多雨,热从湿化,按湿温法通阳利湿,俾温开热越,疹毒豁然而出,热退神清而愈。足证明祖国医学宝贵理论之细微,病有千变,法亦有千变,若死守教条,则难应变。

(高辉远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感卷》
2
本条ID:1504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