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烂喉丹痧与温毒发疹的两首效方

名医简介

高仲山(1907〜1986),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自拟喉痧汤治烂喉丹痧

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乃发为本病。发热4〜5天,疹痧始见于颜面,继之躯干、四肢。其疹点颜色、分布与麻疹不同。麻疹色似桃红,疹点颗粒分清,疹点之间有好皮肤;而烂喉丹痧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疹点之间无好皮肤,如涂一片红墨水。尤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出疹为温毒达表之象,一般来说出现疹点较多为好,体弱之人不易出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用压舌板检査则粘连脱皮。此乃温毒之邪由气入营,当以清热解,毒透痧为治,否则温毒内闭不透。切不可纯用滋阴之药,用之则化为湿热而发黄疸,陷于危亡。必辛凉清解,清内热而攘痧毒,痧透热解喉烂随之而愈。病程约为14天。喉痧汤主之。

连翘15g、银花15g、菊花20g、牛蒡子10g、芦根15g、黄芩10g、生地20g、玄参15g、寸冬15g、竹茹15g、栀子10g。

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g,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之。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为显著。温热之病,因邪热内陷,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者,常在原方治疗基础上,辅以凉黄酒调服安宫牛黄丸,往往收效迅速,此法有透解毒热,清心利窍,发内陷温毒之功。

消斑青黛饮治温毒发疹

温毒发疹,多为西医之斑疹伤寒。1932年哈尔滨市大流行,死者甚多。当时用消斑青黛饮加减治疗,得救者不计其数。

本病初起有表证,治用银翘败毒汤。汗出热仍不解,四五日后出现烦躁口渴,皮肤隐现红色斑点疹粒,其疹点特征为不突起,颗粒不甚清楚,色暗红或浅红,与麻疹之鲜红不同。分布疏散,胸背比较密集,头面、四肢、腹部则稀疏散见。高热持续不退,多数患者于10天左右出现神昏谵语,耳聋目赤,烦躁喜冷,舌质鲜红、苔黄、赭厚腻。脉见浮、大、滑、数诸阳脉者,多吉;脉见沉、弦、涩、弱、迟诸阴脉者,多凶。此病高热缠绵20日以上,方能痊愈。法当泄火解毒透疹,治用消斑青黛饮。

犀角5〜10g、青黛10g、知母15g、黄连10g、生石膏20g、栀子7.5g、玄参1.5g、生地20g、柴胡10g、生甘草10g、人参10g、鲜姜10g、大枣10g。

药煎好后加入米醋一匙,煎服,隔5小时服1次,可连续服用4〜5剂。大便秘结者去参加大黄20g。神昏谵语者,同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2丸,日3次,用凉黄酒调服。

(李敬孝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感卷》
2
本条ID:1504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