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斑疹证治

名医简介

时逸人(1986〜1966),著名中医学家。

急性热病合并斑疹者,辨证时要看出疹之顺序、疹之颜色,并结合脉象、舌苔来辨别其顺逆。如急性热病初起恶寒后,即但热不寒,皮肤肌肉有紧迫之感,是因邪热壅滞于皮下及血络之中,必然发疹。三五日后,胸腹背部有圆形之赤色小点隐于皮下,即是出疹之据。以胸闷解,手足心见齐,为已经透达之铁证。至于疹色,古人以红为顺,紫为险,黑为逆。其色红而活,荣而润,或淡而润,皆疹色之佳象;若淡而不荣,或娇而艳,或干而滞,其血最热;若色深红,较淡红稍重;色紫艳,较深红更恶;色紫赤,较艳红者毒火更甚;色青紫如浮萍之背,多见于胸背,乃内热极重之候。在疹未出之前,脉多沉数而燥,或沉而滞涩,此气血郁遏,未能透达之象;疹既出现,脉多洪数;疹透达后,脉即和平。疹在将出之际,多有神昏、谵妄等现象;疹出透后,则神识转清。如果疹透而神识仍未清爽者,则为逆候。

发斑则属热毒入血,热迫血溢肌肤所致。时氏认为,凡胸腹、四肢斑疹续发于时令病诸温证之经过中,多因热毒不解之故。当汗不汗,则邪热壅滞于皮下,宜透斑解毒汤;当下不下,则里滞停积,宜加减双解散;如温疫侵袭,毒凝气滞,发为内斑,宜解毒化斑汤。兹举一例。

杨某,男性,39岁。身热有汗不退,胸部隐隐有斑疹未透,口干不思食,舌赤苔黄厚,脉数无力。温邪内蕴有外出之机,正气无鼓动之力。拟透斑解毒汤加减。

银花、黄芩、桑叶、大青叶、牛蒡子、僵蚕、西河柳、丹皮、连翘、条沙参、建曲、陈皮。

二诊:仍发热口干,斑疹未透,神烦脉数,大便两日未解。原方加入神犀丹。

三诊:斑疹已透,但仍身热烦躁,大便秘结。改用河间双解散加减。

银花、连翘、黄芩、竹叶、山栀、丹皮、花粉、酒军、芒硝、茅芦根。

另服神犀丹。药后得大便,体温下降,斑疹已回,仍口干。改用养阴生津和胃之剂,用生地、条沙参、花粉、麦冬、陈皮、建曲、茯苓等以善后。

透斑解毒汤系《通俗伤寒论》方,原方为连翘、薄荷、牛蒡子、蝉衣、淡豆豉、葱白、大青叶、桑叶(以野芦根、鲜西河柳煎药),有辛凉清热,解毒透斑之效。本例身热舌赤,故加入银花、黄芩、僵蚕、丹皮以凉血清解;因有汗,故减去葱白、豆豉、薄荷、蝉衣等辛散之品,加条沙参、建曲、陈皮以扶正和胃。仍为辛凉清热、解毒透斑之剂。药后斑疹尚未透达,可见热毒较甚,故加入神犀丹以清热解毒,则斑疹见透。三诊时斑疹虽透,但身热未减。大便秘结,仍有里滞停积,故改用河间双解散加减。因斑疹已透,故原方去荆芥、蝉衣、牛蒡、薄荷等辛散之品;因无胸闷,故去枳壳、桔梗之一升一降;因仍有身热烦躁,故加黄芩、山栀、丹皮、茅芦根、银花之清热凉血;因无人中黄故去之。仍为清热通里之剂,不失原来双解散方意,用后得以双解而热退。又西河柳对于透发斑疹有良效,配入清凉药中速达透发之功,《温病条辨》谓其性大辛大温,温热病发疹者忌用,非也。

(时振声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感卷》
2
本条ID:1504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