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孟仲法(1925〜),上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常见饮食因素与感染因素交互存在的食湿夹杂证。调饮食、慎医药是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准则。不少小儿腹泻只要注意乳食的调节,就能获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需结合以药治。“健脾燥湿”确是治疗小儿腹泻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小儿腹泻稍久,无不出现脾虚现象。如面黄、腹胀、消瘦、纳呆、乏力、舌淡苔白、脉濡无力之象常可见之。若湿邪蕴于胃肠,则可引起腹鸣便稀,泻泄无度,此时若投健脾燥湿之剂,可使脾运转健,气机通畅,湿浊得化,粪便可渐渐由稀转稠而成形,其他各种症状也可慢慢趋于消失而获痊愈。
小儿腹泻由于乳食失节而引起者,多由喂米饭较多,淀粉类物质不能在胃肠内充分消化,以致发酵产酸。大多呈稀溏黄绿色水液状,且伴泡沫矢气,泄泻频作,肛周皮肤常呈赤色,肠鸣腹胀,偶伴呕吐。舌苔多白腻或黄腻,一般无热或有低热。治宜控制谷类食品之摄入,改为蛋白质类食物,如增加豆浆、蒸鸡蛋、鱼肉等,并给消食理气、燥湿厚肠之剂治之。如谷麦芽、生山楂、神曲、陈皮、木香、黄连、苍术、厚朴、车前草、扁豆花等,常有良效。
由外感湿热之邪而起者,多属病毒或细菌感染,除大便稀溏外常见粘液较多,有时且见脓血,一般镜检有白、红细胞或脓细胞。涂片可找到细菌,临床上常有发热,舌红苔白腻或黄腻,指纹紫滞,脉数,治宜清热净腑,健脾祛湿。方以葛根芩连汤或藿香正气散治疗为佳。有热便稀量多,镜检不见红、白细胞者,以病毒感染为多;便粘含脓血,发热腹痛者以细菌感染为多。此类感染性腹泻可选用红灵丹、玉枢丹或行军散,每次0.1〜2g,每日2〜3次口服,并注意调节饮食,有一定疗效。对病毒引起的如秋季腹泻等,可用暑湿正气丸,每次0.5〜1.5g,日2次,一般不超过1周,甚有效。有脱水者同时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多可获愈。
迁延性腹泻,大多因长期应用抗生素后使肠道菌群失调,宜速停用抗生素。若有大便秽臭,食少,消瘦等症,则重用参苓白术散可取效。湿热重者如舌苔黄腻,可重用车前草及地锦草各15〜20g;寒湿重者加川厚朴、炮姜炭、附子;久泻不止者加陈皮、甘草、石榴皮、乌梅等,可抑制肠蠕动,达到收涩止泻目的,陈皮、石榴皮各可用至10〜15g,甘草量不宜太大,一般以不超过3g为宜,过大则易胀气。
有的孩子一吃就泻,或吃什么泻什么,食后而腹胀者,可以采用生山楂、炒苍术两味,每天各20〜30g,浓煎以后加入适量葡萄糖频频口服,常常可以达到止泻消胀之目的。饥饿性腹泻亦常有所见,一般儿童罹腹泻后,父母禁食过严,使小儿呈饥饿状态,则引起肠的蠕动,若不饱食,必致久泻难愈。张从正《儒门事亲》一书所记一例腹泻,久治不愈,张氏却予充分饮食调治获愈,故张氏谓引起久泻虚羸皆为“禁食过甚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