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李浚川(1926〜),武汉市职工医学院教授。李浚川教授从事教学、临床50余载,经验丰富,善从脾胃调治内儿杂病,尤对小儿哮喘的根治,匠心独具,疗效显著,现将李师临证治疗特点,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治病溯源,搜风疏邪
小儿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常见疾病。众所周知,小儿生长发育未臻成熟,肺脏柔弱,藩篱疏松,易为外邪所侵,使肺气失宣,升降失司,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痰多,喉中痰鸣,鼻塞多嚏,呼吸急促,昼轻夜重,甚则不能平卧,平时易于感冒,舌苔白滑或厚腻,脉浮数或浮滑,指纹浮现等症状。李师认为:小儿哮喘是因多种致敏原刺激所产生,是吸入生物活性物质,气道发生痉挛、水肿、粘性分泌物增多的过敏性炎症反应;肺气受阻,呼吸不畅,此与中医宿痰胶固,深伏肺俞,一触即发,肺失宣肃,升降不利如出一辙。在治疗上,李师认为:治喘并不难,根治是关键。所谓根治就是巧用虫类药物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从而使哮喘不再发生,故搜风疏邪、解痉抗过敏为第一要务,治病始终紧紧扣住清肺豁痰这一环节,方谓得其法,溯其源。
案例:冯某,女,8岁,1998年2月5日初诊,患儿从2岁开始患哮喘,反复发作,曾经李师用药治疗后,病愈未复发。査前因接触油漆而诱发夙根。经某医院静注葡萄糖、青霉素、氨茶碱5天,症状未见明显减轻,证见咳嗽喘气,口唇紫红,痰多胸闷,五心烦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结,2日1行,舌质红,苔黄,脉数。胸透提示“双肺纹理增粗”,血液检查,白细胞9.8×109/L,治以清肺豁痰,解痉平喘,药用:
服药3剂,喘息显减,连服7剂,哮喘得平。
二、培土生金,重在运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是前人精辟论述的实践结晶,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可直接影响肺金的病理变化。当脾失健运,水液停聚生痰,痰浊阻肺,肺失宣肃,则见咳喘痰多,胸闷气促,神疲肢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正如李东垣说:“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李师认为:培土生金,重在运脾,是阻止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采用扶正,搜风疏邪法则,使小儿正气得以恢复,痰浊不生。
案例:刘某,男,3岁,1997年10月9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从半岁开始经常咳喘,甚时喘息急促,平时易患感冒,证见面色㿠白,喉中痰鸣,咳嗽气促,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汗出恶风,毛发樵悴,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濡细。证属肺脾气虚,治以健脾益肺,佐以清肺豁痰,药用: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食欲倍增,汗出减少,喉中痰鸣消失,食欲尚可,大便每日一次已成形,继以上药熬膏内服,以巩固疗效,随访未见复发。
三、组方用药,斟酌变通
李师治疗哮喘遵古不泥古,能发前人之未发。用生脉散(人参换沙参)加麻杏石甘汤(石膏换虎杖)加地龙、僵蚕、全虫等组方。生脉散养血生津,能抑制虫类药物之燥性,麻杏石甘汤清肺平喘,虫类药性灵动迅速,为植物药所不能及。正如唐容川《本草问答》:“动物之攻剔,尤于植物,以其动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这类药物虽有毒性,但其性迅猛刚烈,长于搜风疏邪,解痉攻克邪毒。三者配伍能改善肺及气道的血液循环,解除支气管痉挛,调节免疫反应,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可通过多个环节发挥抗过敏作用,从而控制哮喘复发,消除呼吸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李师临床用药有如下特点:
1.合理配伍。虫类药性多猛桿,易化燥伤阴。小儿有“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组方时应配伍沙参、麦冬以养阴,剂量宜大,一般为10〜15g,以制约虫类药物之燥性,起协调作用;五味子配地龙、僵蚕能增强抗过敏作用,能祛风解痉,通络解毒,止咳平喘;麻黄配虫类药物,能消除支气管平滑肌粘膜肿胀,改善气道,加强搜风疏邪,宣畅肺气的功效;甘草镇咳平喘,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之功效,与虫类药物配伍,能缓和减轻虫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但剂量宜大,一般用10〜15g。此外,李师还告诫我们说:“治病要谨防乖处藏奸”。所谓藏奸就是隐藏体内不易显见的湿热。因为,湿热蕴藏不除,是哮喘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故在组方用药时还应注意加入1〜2味清除湿热之品。但李师用祛湿之品时不用苍术,而是用银花、虎杖、板蓝根代替,其用药之意在除“奸”,以除夙根。
2.注意药性。用药如用兵,注意药物轻、重、缓、急正是余师用药特色。一般来说,哮喘发作稀疏,病程较短可选用蝉蜕6g,地龙10g,僵蚕2g等药性较缓之品;病程长,症状较重,缠绵难愈,宜选用全虫2g,蜈蚣2条,蕲蛇6g等药性猛悍之品。此时,还应注意中病即止,以防伤耗元气。
3.权衡剂量、剂型。虫类药物剂量宜小,组方时应严格控制药味,一张处方1〜3味虫类药为宜,视病情之轻重缓急,时间长短,依次选用,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李师运用虫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表明,止咳平喘并不难,关键应重视根治,采用搜风疏邪,培土生金的方法,扶助正气,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为根治哮喘开辟一条新的用药途径。
(李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