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祝湛予(1914〜),北京协和医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张某,男性,38岁,港商。门诊病历。1992年9月11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目昏、不省人事6年。
患者自1986年以来经常性目昏、不省人事,数日1次。曾在香港经脑电图等检查诊断为癫痫发作,仍时有发病。
现症:约每周癫痫小发作1次,发病时两目昏暗,继则不省人事,但无抽搐及二便失禁。数分钟清醒,自觉乏力神疲,口干心悸。情绪紧张或劳累易于诱发,舌红黯,脉沉细,脉律不整。痰瘀互结,上蒙脑窍。治宜活瘀化痰,熄风开窍。方用葛红汤加减。
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经过;连服14剂,一直未发癫痫,自感口干多梦,舌红黯,脉细弦。守方加丹皮10g,白薇10g,再服1个月。1992年10月9日自香港打来电传云:“服药期间一直稳定,坚持正常工作,精力充沛。”嘱其守方再服15剂,巩固疗效。11月26日复诊。因工作繁忙,上周偶有1次发作,但程度极轻,刻下痰多不利,守方加川贝母10g。再服15剂。
癫痫以暴然昏仆、四肢抽搐、二便失禁为主证,中医认为与风、火、痰、气导致气机逆乱,阴阳失调,风痰上犯神明之府有关,故有无痰不作痫之论,多数医家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豁痰开窍为治疗大法。祝师认为本病部分患者由于其母生产时脑部受挤或后天脑外伤后,导致脑络瘀阻。脑为元神之府,瘀血内阻,风痰上扰则机窍失灵,是以昏仆抽搐反复发作,治疗必以活血化痰为主。本案虽脑外伤史不详,但据舌质红黯、脉律不整等特点,祝师断为瘀痰互结,脑窍被蒙,治用葛根、红花、丹参、川芎、赤芍、茺蔚子化瘀通络,逐其死血;菖蒲、远志、五味子豁痰开窍,安神定志;钩藤、地龙、丹皮、白薇平肝熄风,凉血清热。本案祝师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化痰清热,平肝熄风治疗,瘀血得逐,津液流畅,则痰浊不生,诸症得以控制。
刘某,女性,17岁,中学生。病历号C187202。1991年1月25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12年,恶心、呕吐2个月。
患者自5岁始每天夜间入睡后不久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双目上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持续3〜5分钟清醒,约每月发生1次。外院脑电图示重度异常,确诊为癫痫。经服苯妥英钠及中药治疗,1985年后发作停止。但自1989年冬季又反复,约3天至2个月犯1次,醒后不能上学。我院神经内科予癫痫胺、丙戊酸钠治疗,发作程度及次数均好转。近2个月服西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并有2次癫痫发作。现服卡马西平,每晚0.2g。
现症:恶心呕吐,甚则每天4〜5次,伴头晕头痛,口干发粘,痰涎较多;纳食不甘,心慌失眠,大便偏干,经行腹痛。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痰湿内停,胃失和降,肝风上扰。治宜化痰和胃,平肝宁神。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味。
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经过:2月22日二诊。连服上方20剂余,服药过程中未再呕吐及癫痫发作,头痛头晕好转,进食入睡正常。刻下仍神疲乏力,大便干燥,睡前服卡马西平0.2g。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遵效不更方之意,守原方加入钩藤、川芎、菊花、白芍、火麻仁、郁李仁、生大黄制成蜜丸,每丸重10g,每饭后服1丸。
以上方为主服丸药10个月,1991年12月6日再诊时,一直未再发生癫痫,饮食睡眠二便如常,唯白发逐渐增多,偶感头晕头痛,轻度水肿。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拟杞菊地黄丸加味治之。
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饭后服1丸。随诊治疗3年余,未再反复。
本案幼年发病,与先天禀受不足有关,呕恶少食、头晕头痛、痰涎壅盛又为浊痰停于胃府,挟肝风上犯于脑而成。祝师治疗首重化痰和胃,安神定志,平肝熄风,习用十味温胆汤为主,酌加白僵蚕、白蒺藜、钩藤、菊花、川芎、白芷、茺蔚子等定痫熄风活络之品以治其标。俟痰减邪退,久病本元已虚之象显露,则易以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清火熄风以固其本。标本先后,层次分明,可资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