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降实火仗风引,峻逐痰饮赖控涎

名医简介

熊继柏(1942〜),湖南中医学院教授。

伍某,男,22岁,农民。

1971年春发病,初起心烦失眠,口渴欲饮,渐渐夜不能寐,坐卧不宁,并且多言妄语,狂歌狂笑,始知为癫狂病,乃延医治疗。但服药半年,却愈狂愈烈,口中念念不休,一派狂言妄语,并且到处奔跑,夜不归户。家人苦无良策,乃将患者锁于一间小楼房之中,患者在楼房中大吵大跳,一昼夜吵闹数十次,合家不得安宁。忽一日他在楼房中寻得一把鱼叉,乘其父在楼檐下埋头锯木头时,竟从窗孔内瞄向其父放出一飞叉,飞叉仅在其父之头前五寸许插入地下,人土达3寸之深。其狂乱如此,人皆以为不治也。

迨至深秋,其狂如故,延余往视。时患者仍被锁在房中,开门一见,他即大笑不止,口中念念有词。询其病况,答非所问,一派胡言乱语。然却并不打人骂人,惟见其时时昂首向上直喷白色唾沫,弄得唾沫星子满天飞。视其舌,苔黄厚而滑;诊其脉,沉滑而有力。询其主要表现,家人谓其整天多言妄语,极少睡觉,口渴欲饮,食量加倍,大小便未见异常。检阅前医所投之方,有礞石滚痰丸、生铁落饮、温胆汤、白金丸、当归芦荟丸、磁朱丸等,皆是治疗癫狂之方。服药已达80剂余,何以久治而不效?余一时苦无良法,只得约病家次日取方。是夜细思:此患神志昏乱,躁动不安,多言妄语,已属神明错乱;口渴多饮,食量倍增,又系火热炽盛;口吐涎沫不止,应是痰饮上泛。而前面所服诸药皆系降火逐痰之剂,其所以未效者,盖恐其作用之单一、药力之不及耳。如今之计,需以镇神、逐痰、降火之法并举,三路进击;尤需峻逐其痰饮,或可抑其势矣。于是一方面取《金匮》之风引汤,以镇摄心神,清降实火;一方面取《三因方》之控涎丹峻逐痰饮,并加皂角以助其蠲饮逐痰之力。

处方一:

桂枝5g、大枣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干姜3g、大黄10g、滑石15g、石膏15g、寒水石15g、紫石英15g、赤石脂10g、白石脂10g。

上方5剂水煎服,2日服1剂。

处方二:

炒甘遂6g、红芽大戟12g、白芥子60g、炮皂角15g。

上方合碾细末,和蜜为丸,每次服5g,日服2次。

丸、汤并服,药进5日,家长前来告之曰:患者服药后大便稀溏而多夹泡沫且时下黑水,躁狂开始减轻,狂歌妄语明显减少,每天约能睡3小时左右。余嘱其大胆服药。10日后复诊,见患者诸症均已减轻,尤其是口吐涎沫一症明显得到控制。病人精神已显倦怠之状。然其舌苔仍黄滑,脉变滑象。药已中病,当击鼓再进,以铲其病根。仍着原方再进汤药10剂,丸药1剂。于是诸症平息,病获痊愈。至今已20年,追访并无复发。

癫狂一证,多系痰火为患。《医学入门》指出:“狂为痰火实盛,治狂专于下痰降火。”控涎丹为蠲饮逐痰之峻剂,陈无择谓其可治“痰涎伏在心鬲上下”之证,故此方可以用治癫狂之痰涎壅盛者。而《金匮要略》之风引汤,张仲景原本用以“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疯,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然细酌此方,方中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4味,即《伤寒论》之桂甘龙牡汤,仲景用以温心阳、镇逆气,治疗“火逆之证,复用汗法,因烧针而致烦躁不安”之状者。方中之滑石、石膏、寒水石三味,《局方》紫雪丹用之为君药,《温病条辨》三石汤亦以之为君药,治疗暑热蔓延三焦之邪在气分者。吴鞠通谓三石药“清热退暑利窍,兼走肺胃者也”。方中之大黄苦寒下夺,可以直折火热之邪;而干姜、赤石脂温中固摄,可守中焦之气;诸石药沉潜,可镇逆乱之气。此方寒温并用,通摄兼施,其重点在于清泄肺胃之实热,镇摄心脾之神气。尤在泾谓此方为“下利清热之剂”。今借之以治癫狂,实因方药与病机相符,故取捷效。虽为偶中,却乃临证一得。至于上方风引汤中甘草易为大枣,唯在勿犯甘遂、大戟反甘草之戒也。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癫狂痫卷》
2
本条ID:1501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