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未必皆治痰,难症更须疗其本

名医简介

张羹梅(1905〜),上海中医学院主任医师。

益肾泻火,治愈啮舌

王某,男,60岁。门诊号:78/54315。

睡眠中,不自觉咬舌,下颌关节时有活动不利。病已半年,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显效。舌边尖红,苔薄腻,查其脉弦数,拟清心火为治:

川连3g、黄芩9g、黄柏9g、生地12g、山栀9g、木通4.5g、连翘9g、莲子心2g、生苡仁12g、六一散18g。

二诊:上药服3剂后不效,思怪病莫忘治痰,于前方加礞石滚痰丸9g、制南星4.5g。3剂。

三诊:下颌关节活动好转,啮舌同前。脉弦,苔薄腻,改用益肾法为治:

生地12g、龟板12g、川柏9g、知母9g、仙灵脾20g、菟丝子12g、怀牛膝12g、赤芍9g、丹皮9g、茯苓12g、炙甘草3g。

四诊:服4剂后,啮舌已好转。舌干,舌中裂,脉弦。

前方加川石斛18g、鲜茅根30g,再服4剂。

五诊:啮舌止,偶有头痛。前方加石决明30g,续服7剂,诸症均除。

啮舌一症,西医各科书籍未见记载,近代中医文献也罕有报道。此例先以“心火上炎”论治不效,续以怪病多痰论治,又少效。据《证治准绳》载:“……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本例啮舌属肝肾不足,血不养筋,则关节活动不利;水火不济,则阴火上冲。遂以补肾泻阴火之法治之,4剂见效,8剂该症已除,终获痊愈。

疏肝宽胸法治愈食道裂孔疝(恶心呕吐腹泻)

沈某,女,60岁。门诊号:78/137183。

症见:脘腹不舒,有恶心呕吐,腹泻,每月发作一二次。舌苔薄腻,脉弦细。病已8个月余,外院X线摄片检査诊断为“食道裂孔疝”,用中西药物不能制止发作。中医认为此病为肝郁气结而致。盖肝为刚脏,喜舒畅调达,肝气失疏,郁而气结,疝气乃成。方拟疏肝理气、宽胸解郁为治:

全瓜蒌15g、薤白头9g、全当归10g、赤白芍各10g、旋覆花9g、代赭石30g、川楝子9g、延胡索9g、橘核9g、荔枝核9g、吴茱萸3g、生甘草3g。

服药4剂后,矢气多,脘腹舒畅。共服30余剂。随访5个月余,食道裂孔疝未再复发。

食道裂孔疝是指部分胃囊经正常横膈上的食道裂凸入胸腔。发作时多伴嗳气、恶心及胸脘区疼痛感,可伴发上消化道出血。西医内科无特效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复发率较高。本例以白芍、川楝子、延胡索、橘核、荔枝核疏肝理气,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赤芍、当归活血养血,瓜蒌仁、薤白头理气宽胸止痛。使肝气得疏,气机舒畅,则庙气自解。

补中益气法治愈食道憩室合并胃下垂(呕血腹痛)

张某,女,24岁。门诊号:61908。

6年来,腹痛反复发作,经常有呕血,据钡剂造影示:食道中段憩室,胃下垂,胃小弯在盆腔内。经药物及组织疗法等治疗无效。苔薄腻,脉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失健运。中气下陷,腹乃胀痛;脾不统血,则呕血频作。法拟补中益气为主,气壮则腹胀消,脾健则血自摄。方用:

党参12g、炙黄芪18g、全当归9g、炒白芍12g、焦白术9g、茯苓12g、炙甘草3g、炙升麻4.5g、三七粉3g。

二诊:前方服后半月,自觉较安。腹仍有胀感,饿时稍安,曾呕血1次,苔薄脉细。予原方4剂。

三、四、五诊:治疗2月后,呕血止,食后略有脘腹胀感。前方加香橼皮6g。3月后食道钡剂复查:憩室消失,胃仅下垂3cm。改用下方,以善其后。

党参9g、黄芪12g、当归9g、白芍9g、柴胡3g、升麻4.5g、白术9g、茯苓12g、炙甘草3g、瓦楞子30g。

一般食道憩室证候不多,在增大时可产生梗阻及吞咽困难、不适、疼痛,局部并发症有炎症、溃疡、出血、穿孔等。西医除了在有严重证候或并发症时予手术切除外,无其他治疗方法。依临证经验,以解除各种兼症治其标,投以补托之品治其本,从而恢复其食道正常机能。若为牵引性者,宜加软坚化痰之品。本例诊断明确,且伴有炎症及反复呕血等并发症。张老以党参、黄芪、白芍、当归等补益气血,以白术、茯苓、甘草协助健脾,三七止血,升麻为胃之引经药,又有清热解毒之功,促使药物达病之所在。本例于3个月后复查,不仅食道憩室有改善,且重度胃下垂亦缓解。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
2
本条ID:1500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