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李克绍(1910〜1995),原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治病难,治怪病更难”,此乃不少临床工作者所常识。果真有所谓怪病吗?冯兆张氏曾说:“人身之病,四百有四,载之《素问》、《灵枢》者,已详八九,外不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淫,内不过喜怒忧思惊恐悲七情之伤,变见于脏腑经络之间而为病,安有所谓怪也!”可见所谓怪病,本不足怪,只因不识病因,不明病理,对于未经见之病,遂迷惘不知所措,才称之为“怪”罢了。
周期性顽固性呕吐
患者张某,男,50岁,某制革厂职工。1986年9月14日初诊。
自诉每月下旬必发生剧烈性呕吐,呕吐发作前一二日,先有疲倦、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前期自觉症状,接着就出现呕吐。呕吐极为剧烈,先将食物吐尽,接着就是涎沫,最后直到呕出苦水,弯腰屈背,声振四邻。呕吐能持续将近半日,苦不堪言。但呕止之后,饮食睡眠反而非常舒适。精神也随之好转,体力增加,象未病一样。从第一次呕吐起,至今已发作6次,仅第一次因呕吐进住某医院,到出院后再次呕吐,间隔期长达2个月零4天,此后都是每月下旬的25、26日左右,日差从未超过3天。
患者素体肥胖,自述未病前体重曾达96kg。原有三多证,未加注意,1984年春节期间,在某医院查体,查出糖尿病,治疗一段时间后,转就省中医院门诊。诊视4次,每次给予草药3剂(药物不详),服至第十剂,服后即吐,呕吐不止,以至水药不进。不得已,3月13日住进某医院。经用止吐注射剂将呕止住,此时已是呕吐第九天。呕吐虽止,但仍不舒适。呕止后便专治糖尿病,输过2次盐水,并用过维生素B12及降糖灵等药,糖尿亦基本控制,并于5月份出院。出院后呕吐复作。此后每月呕吐1次,共服中药40剂余,始终未能防止复发。
查其体态一般,舌苔薄腻,脉象濡缓。自觉腹部有发胀感,按之不鼓。根据呕吐涎沫,考虑寒浊上逆,给予吴茱萸汤原方:
二诊(9月17日):服上方3剂后,患者诉说胀满等自觉症状似有好转,但不明显。前方加入苏叶9g、黄连3g、陈皮6g。
三诊(10月3日):前方5剂,9月26日仍按期呕吐,比以前未见减轻,因知此方无效。细查舌苔白薄似粉状,是湿浊已结,因考虑将吴茱萸汤加入《苏沈良方》之遇仙丹,去槟榔、木香,用三棱、莪术宽胀除积,黑丑以搜剔顽固之湿浊,少用大黄,以利降逆泄浊。
处方:
1987年1月11日,患者前来道谢,自称服上方5剂后,呕吐一直未发,三多证已无,也未再查尿糖,身体各方面一直很好。
此案可称奇案,其可奇之处有三点:一是呕吐之剧烈与痛苦的程度,临床极为少见;二是呕吐之后,反全身轻松,睡眠良好,与一般呕吐证不同;三是周期性发作,时间比较准确,几使患者可以预知将于某日发作。这三点都是本证的奇特之处。也正是这些奇特之处,恰是辨证的关键。
脉象濡缓,是有湿的象征;按之不鼓,这可能是屡经呕吐之后,脾胃元气耗损所致;舌上粉状苔,说明消化道有湿浊结聚。正是这些湿浊结于上消化道,起到象探吐一样的异物刺激作用,才使呕吐发生。由于湿浊已结,其性粘着,排出不易,故呕吐弯腰屈背,声振四邻。至于呕吐发作的间隔时间,为什么恰是1个月左右,这确是一个较难解释的问题。当时的设想是:湿浊之邪,由呕吐而将尽,则呕止。但病灶未除,湿浊又会积渐而生,积渐而生之湿浊,要达到再次引起呕吐的程度,就需要一段时间。临床有不少属于痰饮的胃病,常会反复间隔发作,就是这个道理。但为什么间隔期恰是匝月?是否可以从月廓盈亏方面作探讨?因患者是以阳历作记录的,因此可以肯定与月廓盈亏无关。就只能这样认为:有不少疾病,其反复发作的时间间歇,并无一定规律,而是因其病情的轻重、病理的不同和病人素质的强弱等等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的。
生理性的体液,在病理条件下转变成病理性的湿邪浊痰,由于病情有寒热,病程有久暂,湿或痰就会有清稀、浓稠、坚结、粘着等不同,痰位也有在粘膜、肌肉、管腔、经络之异,以致有容易或不容易排出等差别。用药也有淡渗、消融、温化、攻逐、搜剔之不同。本患者之痰浊,呕吐时弯腰屈背尚不能排出,其粘着之性可想而知。正因其顽固粘着,故淡渗、消融、温化……等法不起作用,这就是曾经多方治呕吐而仍不止的原因。由于已知一般止呕药无效,才想到二丑。因为牵牛有辛烈走窜之性,能消能磨,能于隐僻处搜剔湿浊。又由牵牛想到《苏沈良方》之遇仙丹就有黑丑,善消瘀滞。方中棱、莪、大黄等与黑丑、吴茱萸亦并行不悖,才敲定此方。果获速效。
此可称奇案。但若仔细分析,任何疑难怪病,总必有些蛛丝马迹可资寻按,犹如猜谜一样,往往是一点即破。因此,奇病无奇,疑难不难。临床遇到疑难病证,是否草草应付,这是对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考验。